青青文学

第68章 商讨出兵之策 (第1/2页)

汝颖县城。

刘陶这个汉室宗亲,皇帝派来调查陆信的侍御史,在深入调查,明察暗访之后,却被陆信在汝南郡各地的安民举措折服。

最后相见之时,二人一番促膝长谈,反倒成为了一对忘年交。

“子奇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在此时刻,愚弟别无所赠,唯有诗一首赠送给贤兄,还望贤兄一路珍重。”

城外十里亭外,陆信拱手作揖一拜,一脸的伤感缓缓道:“城阙辅三秦,风烟望孟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虽然这是一首五言诗,但在汉末五言诗,虽然不如长短句盛行,但却并不是什么稀奇风。

刘陶本是大汉宗室济北贞王刘勃之后,从小就饱读诗,采斐然。

此刻听罢陆信临别赠送的诗词,不由击掌而笑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今日得道之贤弟赠送此诗,吾不虚此行矣。”刘陶抚须仰天大笑而去。

虽然这首诗是陆信抄袭来的诗词,但却并不影响其意境。

刘陶与陆信朝夕相处半个月,二人从一开始的调查与被调查对象,但后来的惺惺相惜,到最后成为忘年交。

尤其是陆信临别赠送的这首诗词,更是给二人这一段友谊,传为一番美谈,更是让刘陶伴随着陆信的这首诗词,名垂千古。

刘陶素来有清名,又是皇室子弟,在京城那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陆信得到他的认可,对于陆信的名声,自是大有益处。

同样陆信抄袭来的这首五言诗,经过刘陶传播后,竟然在洛阳城广为流传,无意中为五言诗流传,做出了一些奉献。

“陆郎,子奇先生已经走远了。”直到刘陶的马车,已经消失在驰道尽头,陆信仍然久久凝视着马车的方向。

陆信这番举动,倒不是装出来的,今日与刘陶这一别,却不由让他想起结义兄弟高览、张郃了。面对陆信这份深情厚谊,左右的徐晃、许褚诸将也是大为感动。

无不是暗赞陆信重情重义。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陆信感叹再次诵出一首离别诗,叹道:“今日与子奇兄一别,让吾忍不住思念了故乡常山的大哥(高览)、三哥(张郃)、一别一年有余呃,也不知道大哥、三哥是否安康。”

陆信此话一出,赵云也忍不住涌起一股思念之情,开口安慰道:“道之,相信大哥、三弟定然会无恙,待朝廷旨意下来后,吾这就回去探望大哥他们。”

“不错,待交令之后,我们就回家。”根据刘陶的推测,这次陆信虽然不会有事,但朝廷很有可能会重新派将领来接管兵权。

也就是说陆信很有可能要交出兵权回京复命。

对此陆信到没有什么不舍,即便他回京,当初带出来的一千二百人的西园军编制,还是可以保留的。

虽说他现在手握近两万人马,但这些人马毕竟都是这几个月临时整编起来的,虽然战斗力不弱,但真正核心的人,也就是真正值得信赖的忠心士卒。

充其量也就一千多人,所以如果这个时候朝廷让他交出兵权,陆信自是不会抗拒。

虽然知道历史走向,但陆信这个时候,仍然需要在大汉的规则内行事,除非他投靠黄巾军造反。

可黄巾军明显是没有前途的一群反贼,陆信怎会愚蠢的放弃现在的身份地位,背叛大汉不是。

寿春失陷的二十一天后,屯兵汝颖的陆信,终于等到了朝廷的旨意。

有些出乎预料的是,朝廷这次虽然免去了他虎贲中郎将、以及同意他辞掉了汝南太守职务。

但却封了他监察京畿百官的司隶校尉、以及东中郎将,督促他出兵扬州平叛。

司隶校尉虽然是遥领,但司隶校尉的职权比重向来都比较高,是仅次于九卿的要职。

东中郎将是统领兵马,征伐江东、江南领军将领头衔,职权与虎贲中郎将倒是相等。

但陆信担任了东中郎将一职,也就有权利对扬州境内匪患,任意出兵征伐。

接到这封旨意时,陆信虽然有些意外,但却也是精神一震。

之前他预计朝廷会派人来接替自己,从而接掌自己手中的兵权,虽然他这些时日一直在挑选精锐可靠的士卒,但内心多少有些不甘,就此把好不容易拉起来的两万人马交出去的。

但如今朝廷既然让他下江东平叛,也就是这支人马,自然也就还属于他的人马。

而这个时候已经是中平六年的三月初旬,如果陆信脑海中的记忆没有记错的话,大汉皇帝刘宏,应该是在四月左右就会病死。

也就是说只要陆信再支撑一个月的时间,局势就会彻底扭转。

只要皇帝一死,朝廷就会大乱,到时候朝中自顾不暇,到时候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把手中的兵马据为己有。

“擂鼓聚将!”

送走使者之后,陆信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绝宠废材妃:遵命,娘子大人!" 裙下权宦" 狼行三国" 知青美又娇,年代糙汉狠狠心动了"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本命三国" 无限流:有套!我打诡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