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李世民这个时候也是满脸的赞赏。
他知道大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能够有如此的气节实属不易。
"身为帝王,,就应该有这种决心。"
……
宋朝。
宋徽宗满脸都是不屑。
"君王死社稷?皇帝乃是国本,天下万民所系,怎么能随意就抛弃自己的性命?这实在不该!"
"要是朕,必然要换一个地方从头再来!"
……
清朝。
乾隆皇帝这个时候咬牙切齿,满脸的不服。
因为他看到了清朝的灭亡,看到了大家对清朝的不屑,也看到了大家对明朝的歌颂。
身为一名清朝,并且自认为是盛世的皇帝,乾隆皇帝怎么可能服气?
……
三国。
曹操不断的点头,大笑的开口道:"华夏英雄,有这个叫做朱元璋的一位,能以草芥之身成为皇帝,非英雄所不能为!"
刘备也是满脸的羡慕,他同样想要兴复汉室,可他恐怕很难做到了,而后世的朱元璋却再造汉庭,完成了这辈子的夙愿。
……
【到了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帝朱允炆,他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元璋的儿子们当时大多在边疆抵抗外敌,每个都是手握重兵的藩王。
按理说,朱允炆可以成为一位守国的好皇帝,他性格温和,仁慈。
但老朱家的疑心病基因太强大了,他也完全继承了朱元璋的基因。
他感到叔叔们实力太强,都是手握重兵的藩王,这让他感到不安全,于是打算削藩。
但他的想法和胡惟庸相似,他想一次性全部削藩,而不是逐个削弱。
结果,叔叔们眼看着就要失业,干脆集体造反,领头的是朱允炆的四叔朱棣,他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
朱棣登基后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迁都,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奉天。
他的理由很简单,他在奉天当了藩王,那块地方他很熟悉,皇帝就是这么任性。
奉天靠近边关,山海关,这就是“天子守国门”的由来。
第二件大事是重用太监,其中就有一个当时名扬世界的太监,他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船队下西洋,他就是郑和。
同时,朱棣还成立了一个全新的组织,全是由太监组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厂。
他还重新启用了锦衣卫,这两个组织都由他直接管辖,合称为厂卫。】
……
明朝。
朱元璋看完了第二位皇帝的介绍,也就是他的好圣孙朱允炆,表情一下子变得沉默了起来。
"真以为把皇位传给朱允炆,他能好好的守好大明江山,没想到居然被朱棣那个逆子把皇位抢走了!"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格外的生气,可是他偏偏还没办法发作。
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朱棣其实也没有做错,毕竟朱允炆削藩的确是在要大明藩王的命。
所以你死我活也是正常,只能说是成王败寇。
朱元璋这个时候气的,不是朱棣起兵谋反,毕竟朱棣也是他的儿子,大明江山来来回回还是在老朱家的手里。
他生气的是,朱允炆身为皇帝,坐拥天下,有名臣武将,有百万大军,可这样依旧打不赢朱棣,被人夺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