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长,再加之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积聚的怨气,羡慕变成了嫉恨。于是,他们开始仇富,开始无底线、无底线地在网络上恶意攻击那些富贵的人。而上层的人,无论是在长期优渥生活中生出的优越感,还是对底层攻击的不满,都导致他们越加嫌弃底层人民。而那些中层们呢,一部分中立,另一部分跟着上层走,站在底层人民这方的少之又少。于是,阶层矛盾愈加激烈。
所以说,要想缓解激烈的阶层矛盾,就必须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底层人民的生活压力,否则阶层矛盾必将愈演愈烈。当然,我国政府正在出台各种措施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底层人民的收入,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将实现共同富裕,到那时,阶层矛盾自然是非常平和的了。
说完了阶层分化,我们再来聊一下与它相关的、近些年非常火的阶层固化这个话题。
前几年有一部纪录片,叫做《出路》,就是探讨的阶层固化的问题。在这个记录片中有三个主人公,分别是来自甘肃大山深处的女学生马百娟、高考两次落榜的小镇青年徐佳以及北京本地的辍学少女袁晗寒。这几位主人公的出身、经历和境遇完全不同,这也导致了他们几年之后的情况截然不同。2009年的12岁的马百娟在读小学一年级。她每天走十几里路到只有2个年级5个学生的学校上课,但她依然很开心。不去上课的日子,她要在家里喂猪、背谷子、打水、做农活,但在闲暇的时间,她还会读课、写作业。她很向往外面的世界,她在作里写道:“长大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给家里买面,因为面不够吃。还要挖水窖,因为我们没水吃。”2009年的徐佳在冲刺第三次高考。他很认真地复习,但两次高考失利,让他有些恐惧,可是他不能放弃,因为这是父亲的遗愿。同年,北京的袁晗寒刚从高中退学。她笑着说出这一段经历,看起来很不在意。她害怕无聊,于是为了打发时间,开始尝试看、看碟等等。最后,她尝试着创业。花两万租下一个铺子,然后自己装修,她的小咖啡吧就这样开业了。谈及未来,她说,没有想过要做哪一个阶层的人,不会饿死就行了,没有人会被饿死,只要他不想饿死。时间一转,到了2012年。马百娟一家凭借多年的积蓄终于搬出了窑洞,住进了平房里。生活条件虽然略有改善,但是马百娟却不再愿意读了。一开始她也尝试着努力,但是她的年龄和知识显然与这个小学格格不入。她尝试着找工作,薪资也与她当年的期待相符——1000多元。不出意外,她失败了,无论是年龄还是学历,她都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2012的徐佳终于考进了一所大学。虽然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很困难,但他最终还是成功进入了一家公司。他没有感觉轻松,反而有些空落落的。他说:“就是一下子,把自己卖出去的感觉”可他没有任性的资格,他要肩负的责任很多。2012年的袁晗寒在创业失败之后,被母亲送到了德国杜塞尔多夫读。这是一个全球顶级学者和艺术家们都梦寐以求的地方,但袁晗寒却并不当一回事。她常常发呆、闲逛。后来,16岁的马百娟嫁给了表哥,和同样在这个年纪嫁人生子的女孩们,讨论着谁的肚子更大。经过几年辛苦打拼的徐佳,终于贷款买了房,和女友结婚生子。而袁晗寒呢,她不想再待在德国,于是回到北京,注册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
看完三个人的故事,感慨颇多。处在社会底层的马百娟,没有任何选择的机会,所以只能在十几岁就嫁人生子,完成父亲口中女孩的宿命。条件稍微好上一些却还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徐佳,还算幸运,在武汉安定下来,也和大学的女友结了婚。北京的袁晗寒,虽然非常任性,但结果还不错。我们再试着想象一下他们的未来,会不会更加唏嘘?在很大几率上,未来的马百娟会一直留在那个偏僻的大山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如无意外,而她的子女则会重复她的命运,继续生活在社会底层,过着贫穷的生活。未来的徐佳会过着平淡普通但还算安定的生活,如无意外,不会跌落到像马百娟一样的底层。未来的袁晗寒,有了父母人脉、资源的支持,公司很可能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样的推测很残酷却也很真实。
在现在的这个社会里,不仅有巨大的阶层分化,还有更加可怕的阶层固化。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本就属于中上阶层,越来越多的精英们其实家庭背景都不差,甚至是娱乐圈,草根明星也是少数。就连曾经被当做阶层上升的最佳平台的选秀节目也成了二代们的主舞台。在这样的时代,阶层跃迁变得十分困难,正如那句话所说寒门难再出贵子。
不过,阶层跃迁虽然十分困难,但不是毫无希望。最有可能打破阶层壁垒,成功达成阶层跃迁的途径就是教育。就像《出路》中的徐佳,通过考上大学,他可以不再像父亲一样做着用命挣钱的苦力活,可以有一份稳定而有前途的工作。虽然他没有上演什么逆袭的神话,但他也成功跳出了父亲的阶层。还有人生七年中的农家小子Nik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成为了美国某著名大学的教授。他们都是教育的受益者,他们的阶层上升都是通过教育实现的。像他们一样的人还有很多。这足以证明教育对于阶层上升的重要性。
教育除了可以帮助阶层跃迁,还可以保障阶层稳定。中层和上层们把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教育上,来培养下一代。所以,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他们不一定能够使自己的阶层上升,但至少可以保证自己的阶层不滑落。而讽刺的是,底层人民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见识和能力十分有限,加上他们没有体会过教育的好处,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子女的教育,认为教育无用。他们的子女会连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就辍学打工或者嫁人。然后重复父辈的命运。然后循环往复,始终处于社会底层。真是让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真的是很重要的。只有教育才能阻止代际贫困,只有教育才能让阶层更好地流动。所幸,我国近些年来愈发重视教育了。相信很快像马百娟一样的孩子们可以全部得到很好的教育。
最后,我想说,虽然阶层之间差异巨大,并且上升的通道还在不断收窄,但是我们不要放弃努力,就像《出路》中的徐佳最后在被问到阶层差距的时候说的,知道世界不公平,我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会努力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