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双双和燕周翰每日都在商讨有关怎样才能科教兴国这个难题,两人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是先将数理化等知识广泛地传播开来,可以先从国子监以及一些有名的学堂开始开设相关的课程,然后再慢慢地在民间开设教授这些知识的学堂。
不过燕周翰现在比较苦恼的是该如何去说服朝堂上的那群老顽固们。因为这群人一直都秉持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高”这样的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难被改变。
由于科教兴国的思想核心偏向科技发展,一定会被定义为奇技淫巧。
针对这个问题,燕双双提出了一个建议:可以先设立一个试验点,通过实际的成果来说服大家。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其中水泥的用途可以展示成果,大晟的基本建设一定会大量使用水泥,事实摆在眼前也更容易令人信服。
而且大晟目前的基础教育也很薄弱,如果想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现出来,那么首先就要保证拥有庞大的受教育人群基础。但如今大晟的盲率相当高,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填饱肚子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更别提让他们读识字了,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啊!
想要精神富足,那首先必须得满足物质富足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毕竟,如果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又怎么可能有心思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呢?在让大晟的普通老百姓彻底摆脱盲这一标签以前,必须优先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此时此刻,燕双双所经营的翠微居庄子即将迎来土豆的大丰收。于是她成功地说服了燕周翰与凤太后一同前去见证这一喜悦时刻。燕周翰、凤太后以及燕双双三人轻装简行,低调地离开皇城。天还未亮,他们便已踏上行程,朝着翠微居的方向进发。
而另一边,燕周翰则悄悄地通知了农司农的农司卿季明仪以及户部尚魏宗泽,让他们二人提前秘密前往翠微居等待。
当燕双双领着燕周翰和凤太后抵达翠微居时,时间刚过巳时不久。此时,太阳逐渐升高,阳光也愈发耀眼,但尚不至于太过灼热。
六月的天气越来越热了,炙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仿佛要将一切都烤焦。然而,在这炎炎夏日之中,却有一处清幽宁静之地——翠微居。
翠微居位于十里亭附近,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树木郁郁葱葱,溪流潺潺流淌。这里的空气清新宜人,比起繁华喧嚣的皇城,显得格外清凉幽静。
燕双双深知此地的优势,特意提前派护卫快马加鞭赶来,妥善安排挖掘土豆的相关事宜。不仅要确保凤太后和燕周翰能够得到舒适的休息之处,同时也要为前来参加土豆等作物考察的官员们准备好合适的接待场所。
燕周翰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直奔田间,想要亲眼看看土豆的生长情况。魏宗泽和季明仪见状,急忙紧随其后。他们心里清楚,陛下此次召集众人来到农庄,必定有其深意,绝非无缘无故之举。
魏宗泽和季明仪心中满是疑惑,但又不敢过多追问。燕周翰似乎洞悉了他们的心思,简单地说了一句:“跟我到田里看看便知。”于是,两人只好暂时收起好奇心,默默地跟着燕周翰走向农田。
此时,刘庄头早已在田边守候多时。他远远望见燕双双带领着几位贵客朝这边走来,赶忙迎上前去,行礼拜见。
燕双双赶忙说道:“大家都不必多礼啦!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赶紧让燕大人和其他两位大人也好好看看这农作物到底长什么模样,仔细观察一下。”
刘庄头随即带着几位农人动手挖掘起土豆来。
只见埋在土里的土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最大的甚至能有成年男子的拳头那般大小,最小的也起码得有鸡蛋那么大呢!刘庄头此时兴奋极了,他一边不停地挖掘着土豆,一边兴高采烈地向众人讲述自己是如何精心照料这些土豆的。
季明仪望着这些产量极高的土豆,内心激动万分,不禁热泪盈眶;魏宗泽同样也激动得嘴唇直打颤。他们二人不约而同地抄起锄头,亲自动手开挖起来。等把泥土翻开来以后,他俩更是直接用手将那些颗粒饱满的土豆从土中扒拉出来,并且还兴致勃勃地数了数一棵土豆苗究竟结出了多少颗土豆。
当发现一棵土豆苗竟然可以结出十几颗土豆时,在场所有人都欣喜若狂,那种喜悦之情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仿佛就跟升官发财了一般。
“主公,您看这个名为土豆的作物,若是大晟能够全力推广种植,何愁黎民百姓无法摆脱饥荒之苦呢?此等优良品种,实乃上天眷顾我大晟啊!”季明仪激动不已,声音因兴奋而略微颤抖。
原来燕周翰随行的官员侍卫都认为,他们一行人出远门时也和两位大臣一样都尊称燕周翰为主公比较妥当,若直接称呼其为陛下则显得有些不妥。毕竟,在宫外还是保持低调为好。
“的确如此,主公。有了这种高产的农作物,我大晟的国将不再需要为筹备每年的军饷而费尽心思,税收问题也迎刃而解!这实在是令人欣喜之事!”魏宗泽同样激动万分地附和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