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想要留在这里的话,要么有一份正式工作,要么是在校学生。如果这两个条件都达不到,那么就抱歉了!
周忠必须要做到其中一点,这道题真的很难。现在的夜校不如说是扫盲班,其特点标志就是一个类似于“马灯”的招牌,这就是夜校。
s:这个年代没有任何自考型技校!!!只有扫盲班!!!
夜校的存在是为了扫盲,也就是识字班,学生几乎全是村妇。不发毕业证。更不参与什么初中、高中的课程。
厂子开办的夜校,也只是针对于厂子里的职工或者职工家属,教授少量的技术,但是也不会给发证。
如果是不识字的农民兄弟,在识字班里学习大半年后,就有了一定的化基础,回到村里就有了个好工作,可以回村里担任计分员、读报员。不需要下地劳作,就可以领着每天10个工分。至于每个工分值多少钱?那就得看年底时候公社是怎么计算的,基本上都是2厘5——厘。
假如当个计分员,每天全勤挣10个工分,再加上自己家的一亩多地效益,一年到头最多也就00个工分,交完粮食以后,才能统计价钱。每个工分3厘的话,全家这一年就挣了13块2。不买东西了?不消费了?
农村很辛苦的,超过12岁就可以挣工分了。青壮劳动力每人每天9-10个工分。
女劳动力每人每天基本上就是6-工分。
未成年的算半劳力,一天能挣3-个工分。
有的公社故意难为人,要求一天去地里3趟,每次的工分还不统一……
农闲?压根就不存在农闲,清理河道、割草、灭鼠……都可以算工分。
“海可枯,石可烂,生产队的工分永远挣不完。”
有些人累的受不了,就想出去打零工,给别人盖房子或者开石头,再或者是烧石灰。假设每天挣1块钱的话?起码得往队里缴毛5,用于补自己的工分。
大队公社这种做法属于双向收费。而且差额挺大。
这个年头,只要是插队下乡的知青,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绝对没人想去乡下。
最苦的当属某些地方,比如地图上的东北部,曾经有人扬言:冬天也能种稻子。那就干呗!很多知青冬天劳作时,把人的脚给冻掉!
所以说,周忠弄个工作,才是首要目的!
有工作就可以单独立出来户口,有工作就意味着看病不花钱,现在这些医院都是和厂子直接挂钩的,拿着三联本直接进去,哪怕是个截肢手术,顶多自费几块钱,也可能自费几毛钱,也可能会有工委会直接派来人和医院对接。
工人铁饭碗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但京城里工厂的工作,和东北的厂子还是没法比。
假如易中海他们这个轧钢厂的工作是铁饭碗,那么东北的那些厂子就是金饭碗。
全国人民都明白这个道理,据1959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粮食短缺,天灾来了。
全国受灾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地。
1960年灾情继续扩大,全国受灾面积达到9亿多亩。一共才16亿亩的耕地,占了一大半。
北方持续爆发特大旱灾,1961年后,大旱蔓延至淮河、黄河和长江流域,河南、河北、山东这三个主要产粮区,小麦产量比上一年的最低水平又减少了50%。
这是天灾,人祸则是:严重的往左。
在这双重压力下,人们已经快撑不住了,那就逃吧,很多人以为是往京城跑,其实不对。灾民们心中的“圣地”是东北和江西。
一种是想在东北扎根,耕地多,厂子更多,运气好了能混上个金饭碗。
去江西的人,为的就是吃上饭。其实解放前的江西人民,饿着的很少,大部分都能吃撑,还家家户户有米酒。
江西人民更是在这2年多时间里,捐了2亿斤粮食!为全国输血!
解放后,全国上下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大力干工业,这才有了粮食规划。江西人民过上了喝稀饭的日子。
而在这两者之间,有个引导性的事件。
就是195年,老大哥国家停止了投资。不是专家撤离,是停止投资。因为某些事情没谈拢。
每个国家如果要进入工业化,就会有一个不可跨越的历史阶段。叫做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
从1950年,老大哥开始投资,一投资就形成了重工业。
但是!195年老大哥让出了:中长铁路和旅大特区,以及旅顺口军港以后,老大哥提出了条件,我可以继续投资,你得跟我联合建立海空军。这意味着:我要干预你的主权。
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拒绝了。再然后从195年开始,停止了工业化。一旦宗主国停止投资,这会引起群众中的大问题。什么问题?
所以在1958年组建了人民公社,公社有民兵团。大队有民兵营。小队有民兵连。成规模的把所有劳动力集中了起来,投入于基础建设,不论是修水,修公路,修公路。或者干大型建设,通通劳动力上去。用成规模的劳动力去替代了零资本。
从目前来说,人们还能逃出村,逃出镇,逃出县,能不能逃出市?这个就不清楚了,现在是1960年1月。反正再过半年,绝对逃不了。
那个喜欢喝茅台的将军,就偷偷调动了军粮运往河南老家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