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正聊着,下人却突然来报荆熯回来了。
杨氏激动的站起身,“快让小公子过来。”
荆瑶深深的看了她一眼没说话,杨氏膝下有一女一子,因着她乃是家中独女,娘家又远在汴州,当初三叔娶三叔母的时候就许诺,将来孩儿会送一个于她娘家,随母姓,记在杨家族谱上。
杨氏父母尤为喜欢女娃,便将女孩带去了汴州,每年都会接到京城来与家人小聚。
她见过这两小孩,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
尤其是荆熯,满十二岁的时候第一次参加童子科,便考了个童生回来。
月洞门处,少年一袭白衣,束着发,斜挎着一个布袋,乖巧的跟在仆人的后头往此处而来。
“孩儿见过母亲,见过王妃阿姐。”荆熯先是对着母亲作揖,后又将目光望向一旁端坐着的荆瑶,迟疑片刻,毕恭毕敬的唤道。
杨氏笑得合不拢嘴,挥手屏退左右,忙将孩子拉到身旁指着荆瑶对他介绍,“熯儿,快谢谢你王妃阿姐,此次多亏了她,你才能进入敬院的,以后可要好好学习,莫要辜负了你王妃阿姐的一番苦心。”
“熯儿谢过王妃阿姐的大恩大德。”荆熯朝母亲点了点头,走到荆瑶的面前,扑通一声跪下,拱手谢恩。
荆瑶被他这个举动逗笑了,托着下颚,饶有兴致的打量他,“都道男儿膝下有黄金,你这般轻易就给我跪下了,不怕传出去被人笑话?”
“王妃阿姐是熯儿的恩人,理应受得这一跪。”荆熯抬着头,很是认真的道。
杨氏笑着捂嘴,“这孩子小小年纪总是这般正经,活像个小老头。”
荆瑶却很满意,这也是她愿意帮杨氏的原因,利用丹桂并不是必须要杨氏的,只是她需要一个最为恰当且合适的机会将杨氏拉上自己这条船。
“本王妃倒是觉得,熯儿是个懂事聪慧的孩子,三叔母可要好好栽培,”她伸手将人搀扶起来,瞧了瞧日头道:“这时辰也不早了,本王妃就先回去了,熯儿可莫要让阿姐失望啊!”
小小的少年,一本正经的作揖,“熯儿必不会让王妃阿姐和母亲失望的。”
母子二人将人送出府去,目送马车消失在暮色中,杨氏摸着儿子的头,低声询问,“熯儿觉着王妃阿姐如何?”
“虽然她和以前不一样,但她是个好人。”荆熯组织了一会语言,皱着眉头说。
他见过荆闻雁堂姐许多次,虽然样貌有七八分相似之处,若不仔细瞧,定会认错。
真正的问雁堂姐笑起来可那么好看,是个捧高踩低的,虽有才华,却无涵养。
杨氏没仔细儿子这番话的意思,只是不停的感慨,她总算是为儿子的前程谋了一条正确的路。
夜里荆鸿回来时,她便将此事提及,话里话外都是感激之情。
荆鸿有些惊讶,“她竟这般仗义相助?”
“可不是么,妾身也觉得不可思议呢!不过瑶儿这孩子对熯儿喜欢得紧,举手之劳的事情便给办了。”杨氏笑着挑了些不重要的点说给夫君听。
荆鸿是个直肠子,听了这话赞许的点了点头,“如此看来瑶儿这孩子倒也没有那般无情无义,到底是惦记着自家人的,只是……此举有失公允,你要告诫熯儿,进了敬院之后,务必更加勤奋才是,如若不然,我定亲自去敬院除了他的名号。”
杨氏对夫君的话早就见怪不怪了,抿了抿嘴角没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