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括弟,居然想到如此好的解决办法,而且竹子在人心中的地位可不一般,用竹筒装酒,简直太对他们脾气了,相信我们的酒会卖的更加火爆。”
得到答案的赵佶急匆匆的道别离开了,将办法告知了锦衣卫这边。
锦衣卫动作很迅速,第二天东京就开始售卖竹筒酒,价格还比瓷器瓶装的便宜不少,受到了更加热烈的欢迎。
其他好消息也陆续传来,从之前占城上供的稻米中挑选出来的稻种已经在部分试点地区长成大半,根据锦衣卫花高价雇佣的老农推断,这些地区的水稻完全达到一年三熟的程度。
这意味着这几个地区利用充足的话,可以给大宋再次增加不少的粮食产量。
不过,有些老农担心土地的肥力问题,他们告诉锦衣卫,现在看起来没有问题,如果持续种植下去,没过几年稻米的产量就会下降,希望锦衣卫重视这个问题。
在地方将这个问题反馈给吴用后,已经晋升为千户的吴用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立马入宫,将此事反馈宋徽宗赵佶。
赵佶对于农事的了解只存在于本之上,对于这个问题也没与任何解决办法。
不过,他知道赵括一定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赵括大力推荐土豆和地瓜这类高产作物,肯定早就有解决土地肥力的办法,要不然弄回来种几年,地就废了,这不是竭泽而渔吗。
对于这个问题,赵括感到很奇怪,按照他的估算,现在柴大官人那边应该才从占城那边弄来稻种。
对此,赵佶打了个哈哈,说柴大官人花钱从礼部那里弄了
些占城的稻种,才把事情糊弄过去。
赵括并没有怀疑什么,这在大宋很合理。
当着赵佶的面,骂了两句吸血鬼后,赵括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适合农民的简单方法,堆肥。”
“用泥土制作一个土堆,将中间掏空,将粪便放入土堆中间,然后用土覆盖住让其自行发酵,挖个在地面挖个坑也是一样,堆肥时间大概在春秋天大概5-60天,夏天1-2个月,冬天3-个月。”
“这只是应急之策,真正需要做的是大规模制造简易农业化肥,氮肥,磷肥,钾肥。”
看到赵佶满头问号,赵括意识到自己又说出几百年后的名词,简单解释道。
“公明哥哥不比纠结它们的名字,你只需要知道,这三种肥料可以长期稳定土地的肥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粮食产量。”
赵佶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赵括继续说道。
“氮肥我们是做不出来的,但是磷肥和钾肥我们可以大量制造。”
“磷肥,可以通过将磷石和海外岛屿的鸟粪石砸成粉末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