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文学

第89章 暗流 (1) (第1/2页)

大同以北群山连绵,在青山的最高处,是蜿蜒迤逦的万里长城,长城以外就是蒙古大漠。

这里靠近边关的是土默特蒙古,往北有喀尔喀蒙古,往东有科尔沁蒙古、察哈尔蒙古,往西有额尔多斯蒙古。游牧民族四处流动,没有固定的居所,这里所说的只是大致方位。

原本生活在大同以北的土默特蒙古,占据着水草丰茂的前套放牧牛羊。宣化以后,大量失去土地、经济破产的明国百姓流落到前套地区,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开发前套(大板升)地区,万历以来,这里已经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

有一句俗话: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先富前套,再富后套。说的前套正是土默特地区。

萨尔浒之战以后,满清崛起,明军大败,满人占领旅顺、开原,侵占努儿干都司大量土地。

同时满人不断蚕食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侵占蒙古人生活的土地,原本生活在辽东的科尔沁、察哈尔蒙古被驱赶的四处流窜。满人又不断攻打、分化居住于北方的喀尔喀蒙古。

四处流窜的蒙古诸部不断向南侵略,土默特蒙古与其他蒙古各部不断爆发各种各样的冲突,财政日益结据。为了改变经济状况,土默特蒙古改变了招揽安抚汉民的政策,加据了对当地汉人的欺压掠夺,大阪升一地一时间风起云涌。

春分过后,天地依然十分寒冷,早上的一场雨夹雪刚刚过去,天空阴沉沉的,凛冽的朔风,刮在身上好像刀子一样往袍子袖里面钻,李冬林、李小六、张卫强、齐战胜几个人穿过通往哈朝兀的官道,往灵照盟的方向走,脚下的路,一会儿窄一会儿宽,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一行行经冬的小麦瑟缩的趴在地上,蒙地的气候要比内地晚半个月,将近清明还看不到一点春天的气象。

绕过小葛庄西边的小路,前面就是通往灵照盟的大路,远处能看到高大的牛皮帐篷,前面旗杆上斜飘着的黄色大旗,是土默特右旗捉云部勇士巴尔巴住的大帐,围着大帐的是一顶顶小一点的帐篷,这些是他的部下居住的地方。南边还有一排排夯土砌成的房子,中间有街道和帐篷相连,这里住的大多是以务农为生的汉民,土默特的许多集镇就是这样一种汉蒙杂居的奇怪样子。

李冬林穿过土街往灵照牙行走去,他们在哈朝兀修了个月军营,受够了那些蒙古什长的鞭子,今天要结了工钱去寻找下一个活计,他们的家都在黄河边的大自营村,去年蒙古老爷们将地租增加了一倍,说是和喀尔喀蒙古打仗要增加的军费,和这些蒙古老爷讲不得道理,两句话不对,鞭子就上头了,没办法,家里的粮食都好过了这些蒙古狗,再领不到工钱,家里就要断顿了。

灵照镇南北土街靠西罗列着盟里的税务司、警备司、照磨司、牙行等机构,一切都是模仿大明的官府设置,排列在肮脏的土街两边,不大的土胚房,门面倒是不小,牙行在最南。

李冬林推开挤在门口的两个人走进大门,柜台前的脚地上已经站了好几个人。

“牙差,我来结账。”李冬林对着柜台喊道。

“没看见有这么多人嘛,到门外等着。”一个穿着红色棉袍,头戴蒙古毡帽的年轻差役吆喝道。

李冬林朝后退了退,并不见前面的几个人动弹,屋里有一种奇怪的凝重的气氛。

“冬林哥,先出来一下。”张卫强在门口吆喝。

“怎么?”李冬林迟疑了一下,拨开两个人从屋里出来。

“今天的账恐怕难要了!”张卫强说。“门口这些人都是修军营的汉民,你看都蹲在这里。”

李冬林看到门外的空地上东一簇、西一簇蹲着好多人,茫然的望着远处田地与草场交错的原野。

李冬林弯下身子,“老哥,怎么回事?”一个穿着老棉袄低着头在地上胡乱划着的老汉抬起头。

“也是哈朝兀修军营的?”

“嗯。”

“当初说好的一月一两二钱银子,管两顿饭,是吧?”

“嗯。”

“咱们干了个月,活干完了要来结账,你知道这些天杀的怎么说?”老汉圆睁了双眼,胡乱划着的手在地上使劲的戳着。

“怎么说?”

“干了个月,每人00大钱,就这么多!”说着说着,老汉嘤嘤的抹起了眼泪。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古代开书院" 触碰蔷薇" 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 卧龙惊凤" 穿越原神,治病救人"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心动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