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文学

第23集《唯识学概要》 (第1/2页)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二面,我们讲到丁四:利益。那么这一科是说明菩提心来修习六度所成就的功德利益。那么佛陀出世以后,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人生观,所谓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所以佛法是认为:因为因缘的生灭,所以我们的生命就产生不断的变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因缘呢?它能够去掌控我们生命的生灭变化?从唯识的角度,生命的主要因缘就是我们心识的活动。

那么心识的活动在唯识当中,古德把心识的活动开出三种心识,所谓的异熟、思量、了境这三种心识,这三种心识的交互作用,就产生人生不断的生灭变化。那我们研究唯识学的时候,你在这个三个心识要找到一个根本。所有心识的根本就是阿赖耶识,因为它把我们无量的过去跟现在,做一个拢总的摄持:第一个它摄持我们的过去;第二个它接受我们现在的熏习,这个很重要。

也就是说过去要变成未来,必须经过现在。你有可能过去就代表未来,有些人是今生毫无作用,他的人生对他整个因缘来说,是毫无任何价值,所以他的过去就直接等于未来,他前生是怎么样,他来生就怎么样。但是有些人他学佛以后,他过去不等于未来,因为他今生强大的熏习的力量出现了。那么这个熏习的力量,有两种力量会影响你的第八识:

第一个就是你的第六意识的熏习,这就是所谓来自善恶业力的熏习。我们第六意识的思考模式,有时候起善念,有时候起恶念,那么就带动了身口意去熏习第八识,产生善恶的业力。那么第六意识的熏习主要的来自于、决定于我们的一种人生的善恶业,也就是来世的快乐跟痛苦,就是业力的熏习这一块。

第二个来自于第七意识的熏习,这种“恒审思量我相随”,就是我们心中的我执所推动的那种攀缘跟爱取。这个就没有善恶了,你攀缘一个东西,你执着一个东西,这个没有什么善也没有恶,但是它会加强你轮回的力量,要小心。所以这一块的熏习,就决定你的轮回的力量。

所以整个唯识学的因缘观,主要是两种力量的交互作用:第一个善恶的业力;第二个是生死的轮回。就是第六意识去熏习第八识,第二个是第七意识去熏习第八识。那么因为这两种熏习的不同,就创造了你来生的各式各样的果报:有些人会活得快乐,但是他的生死业力很重;有些人他虽然活得很痛苦,但是他的生死业力相对比较轻。所以因为第六意识的善恶的熏习,跟第七意识的我爱执的熏习的不同,就创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生观。

那么现在我们从过去即将面对未来,那么今生是很关键,你是怎么熏习你的第八识?

从净土宗的角度,你必须掌控两种的熏习:

第一个赶快改造你的业力,尤其是在第八识当中有重大的罪业,透过忏悔的熏习:忏悔、皈依、发愿。净土宗的修行者,你绝对不允许在临终的时候罪业起现行,这对你是非常不吉祥,临终你的罪业起现行,你就很难往生了。因为你的色身不断的干扰你、刺激你,你很难生起正念。所以我们希望我们临命终是相对安详的——“愿我临终无障碍!”我们希望是在一种很平和的、没有一种色身的伤害刺激的情况之下保持正念,所以我们必须要把罪业,把它忏除干净。忏除干净的原则只有一个,叫做断相续心。我们对于罪业,就是你不能再相续了,就这个原则而已。尤其是杀盗淫妄的罪业,你透过你的忏悔以后,你从今以后永不造作,那么虽然这个业种子没有消掉,但是保证临终它不会得果报,它不会干扰你了,因为你这个业沉淀下来。

诸位,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续,它不能是一个活络的业力,不可以!带业往生它必须是一个沉淀的业力,就是它的相续心被你破坏,它这个运转的功能被你破坏了,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要检讨我们身口意当中,哪些罪业还在相续的,这个地方你赶紧要处理,这是第一个,业力的熏习这一块,我们透过忏悔、皈依、发愿,把这个罪业给调伏下来。

第二个就是来自于颠倒的熏习,就是我执产生的攀缘跟爱取。那么这个地方在唯识,它是用调伏跟引导两种力量的作用:一方面修习空观的无分别智,告诉我们其实你人生毫无所得,我们人生只是在受用一种生灭的影像,你不可能从今生带走任何东西的,所以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去分别,该是你的它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你打妄想也没用。所以你透过这种无分别智的时候呢,你就放弃了攀缘,你会把心,专心的放到来生去了。

修行人的成功很重要就是:你必须把今生放弃!因为你的精神体力,刚好值得你做一件事情而已。我们很难去攀缘今生,又去专心的去规划来生,很难的,因为你的精神体力有限嘛。你透过你的这个上班、休闲,你剩下的时间,刚好能够做一件事情而已,所以你必须要把心正确的引导到来生去。

净土宗它的人生观只有一个:为了来生而活!你必须把你对今生的攀缘的心,全部收回来,完全把心皈依到来生去,你就成功了。虽然来生还没有出现,但是你必须要透过忆念,透过你的忆念,把你内心的能量全部导到来生去。这样子你对今生的颠倒相对降低,临终的时候它也不可能起颠倒,因为你的心的能量,已经成功的移到来生去了,你不可能去回顾今生了。临终最可怕的就是回顾你今生,人生不堪回首,这个很重要,你临终的时候,只要你回头去看你今生,你就完了。临终只能够向前看,不能向后看,所以临终的时候,往事不堪回首,因为你只要回忆过去,你就跑不掉了。

所有临终往生的人,一定是背水一战,他心中想的只有来生,他把今生完全放弃了,这种心态才可能会往生的,叫做“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所以我们在净土宗,你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两件事:第一个业力的调伏;第二个思想的调伏跟引导,这个我们前面讲过很多次了。

那么我们现在谈谈菩提心,当然引导有两种引导,一个正确的往生的人,他的心态:长远的目标是引导到成佛;短期的目标是引导到往生,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假设我们今天已经把今生放弃了,反正今生它是一个成熟的水果,我们现在要的是,好好的去播种来生的种子。它这形成一个水果了,它已经很难改变了。

丁四、利益 分二:戊一、世间利益。戊二、出世间利益。

那么当然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我们开始修六度的时候,那么这样子对我们的今生、来生,有什么样的好处呢?我们来看看,由菩提心所引生的两种利益:第一个世间的利益;第二个出世间的利益。我们先看第一个世间的利益。好,请合掌:

戊一、世间利益

【谓诸菩萨流转生死,富贵摄故,大生摄故,大朋大属之所摄故,广大事业加行成就之所摄故,无诸恼害、性薄尘垢之所摄故,善知一切工论明处之所摄故。】

那么我们今天发了一种成佛的愿力,那么这种愿力发了以后,去修习六波罗蜜,那么这样子对我们来生,有六种的利益:

第一个富贵摄故。就是菩萨透过布施,会使令我们未来的因缘资财丰富,生活的这种资具跟财富非常的丰盛,叫做富贵摄故;

第二个大生摄故。那么这透过持戒,使令我们成就尊贵的种姓,我们会生长在一种尊贵的家族,受到别人的尊重、赞叹;

第三种是大朋大属。这个“朋”,就是很多的朋友、很多的亲属,因为这个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他修无诤三昧,跟别人都保持一个和合无诤、避免对立,所以他就修忍辱的关系,所以得到很多朋友眷属的帮助;

第四广大事业加行成就之所摄故。菩萨的因地的精进,他在未来的生涯当中,能够成就广大的佛法的事业,因为他绝不放弃;

那么“无诸恼害、性薄尘垢之所摄故。”菩萨因地的时候,由菩提心来摄持禅定的缘故,他来生的因缘,他的烦恼轻薄。那么他对这种各式各样的这种妄想,也特别的轻薄,不是说没有,因为他还是凡夫嘛,但是他因为经常修习这个专注的“止”,经常有这种定课,功课的摄持,心中有这个法的摄持,他的妄想轻薄;

最后一个“善知一切工论明处之所摄故。”菩萨因为在因地的时候广学多闻,所以他对这个工巧、还有这个声明,还有很多的因明的逻辑,这种善巧方便,他也是有他的一定的摄持。

那么这个地方的世间利益,当然世间的福德力,它共于凡夫、共于外道的。但是菩萨的地方,菩萨的福德力跟外道凡夫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们前面说过,你发了菩提心在修习善法的时候,因为你是有愿力,所以你的心就像大地一样,大地它能够不断的生长草木。它这个草木,你看一个草木,你把这个花,把它剪掉放在花瓶当中,它不可能生长,它只有不断的凋零;但是你把这个花,你把它种在大地当中,它得到泥土的这个阳光矿物质的滋润,它不断的增长广大,那说明什么事呢?你发了菩提心去做善法,你未来得果报的时候,是特别的坚固,不可破坏。

你看我们世间人很多人有福报,但是有些人的福报是很脆弱的:他小时候很有福报、长大有福报,但是中年以后他的财富被破坏,他的尊贵的种姓被破坏了;但是有些人的福报,他小时候福报很大、长大福报也很大、晚年的福报也还是很大,乃至于生生世世的福报都很大,因为他因地的时候,是发愿去做这件事情的。

诸位,诸法因缘生,佛教的结果,跟你的过程有很密切的关系。两个人同样把一件事情做了,但是你用什么心态去做,这件事情是非常关键。如果你今天做了善法,是一时的感动,你看到这个人很可怜,刺激你的慈悲心,你去帮助他了,这是一种概念。那么由外境的刺激,当然你是针对性的,这个人一定跟你有缘,跟你是特别亲厚,所以你的所缘境不可能普遍;第二个你的心不是很坚定,你是在某种情况才生起布施的心。但是菩萨发的菩提心不是,他是形成一种强大的愿望,他随时准备修习善法,只要因缘具足他就表现出来了,所以他心中酝酿已久,就像大地一样,所以他得果报的时候,他特别坚固。

举两个例子,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当中,有两个福报是很坚固,在家居士的代表,就是须达长者。须达长者他不但把他的钱财,用黄金铺地买下了花园,他还亲自的监工。整个精舍快盖完的时候,他们家的钱花到连吃饭的米都买不起了,他没办法了,他把他们家唯一的装米的那个筒子拿去换了少许的米煮成粥。要吃的时候,由于这个佛陀跟阿罗汉弟子的现前,他又把所有的粥全部供养出来,那所以他得果报的时候,佛陀给他咒愿:说你从今以后,罪灭福生,永恒富饶。也就是说须达长者经过佛陀的咒愿,说这个人他虽然只是个初果,他离成佛还有很漫长的路,但是他的生命当中,他一旦得果报,不管是在天上、在人间,他绝对没有贫穷这件事情出现,不可能。因为他的福报已经有根了,他那个福报力,已经在他的生命当中生根了。我们的福报没有根,所以也是有时候有福报有时候没福报,那完全看业力来主导。

所以须达长者,我们可以合理的推论,他在修善法的时候,他是由愿力来推动的。他来行布施,他的重点不在布施,他认为这是他的愿望,他只是在实践他的愿望。他是怎么样呢?法法消归他的愿望——“万行一心”。

诸位,你用善念来修善法,这是一种因缘,那是一时的感动;你今天修善法是在实践你的理想,那又是一种因缘。你只是在实践你的理想,没有任何理由,那么你得果报的时候不可思议。因为你是在因地的时候,你用善根来修善,不是用善念,这是一个福报的代表,须达长者,他的福报是生生世世的相续下去。

第二个我们来看看佛陀的出家弟子,阿那律尊者。阿那律尊者他本来是八王子,他出家以后所有财富都舍掉了。但他舍掉财富,并没有舍掉他的善根福报,他跟同参道友去托钵的时候,如果今天没有托到东西,托到空钵回来,他的钵只要往空中一抛,这个虚空里面的钵回来的时候,里面全部是蜂蜜,他可以把那个多余的蜂蜜分给其他人,如果不够再抛一次,这个福报到这种这种份上,你看,随心自在!这种人修福报都不是一般的心态,不是一般的善念,他们都是形成一种强大的愿望,这种的福报已经形成善根了。就是说这种善业已经在心中生根了,所以他这个福报力,是一种相续的力量,自然相续。佛陀说他不管白天晚上,他那个福德力不断的增长广大。

所以你要不发菩提心,你是非常吃亏,因为你修善法的时候你没有根,就像这个树没有根,所以你得果报的时候,你把它花完的时候 就什么都没有了,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来了,它不能产生一种辗转相续的力量。

诸位,你在研究唯识的业果这一块,记得一个原则:凡是善业一定要让它生根;凡是罪业绝对不能让它生根,不能有生根,变成恶根,就糟了,就是相续的关系。业力只有一个原则:相续跟不相续。罪业,你要把它的相续的观念把它切断;善念,你要让它不断的在心中不断的运转,就像机器一样让它r,不断的运转。那么你要让善念不断的运转,你只有一种情况,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发愿,你没有其它的情况能够让善念运转。

所以大智慧的佛陀就是说,我们虽然打很多妄想,但是你只要许下你的誓愿,你只要绝不放弃,你就可以把善的因缘在心中运转起来形成强大的善根。所以我们在发菩提心、修习六善法的时候形成了六种善根:富贵的善根、大生的善根、大朋大属,乃至于善巧方便,这种六度的善根,而且你是尽未来际的受用,这是第一个,当然这个是世间的福德力。

我们看出世间的利益,第二个:

戊二、出世间利益

【胜生无罪,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能现作一切有情一切义利。】

那么前面是讲到世间的福报,那么这个地方讲到出世间的善根,前面是讲世间的善根。那么出世间的善根说这个人,他有什么好处呢?

“胜生无罪”。就是说菩萨如果说他万一他没往生到净土去,或者他还没成佛,还没有成就圣道,他还是一个凡夫,那么他成就这么广大的富贵的果报的时候,他不生起颠倒的妄想,不会放逸。也就是说他的心跟福报接触的时候,他不会产生烦恼跟罪业的过失,乃至于在成佛之前,他在受用福报的时候,他会有所克制、有所节制,这第一点这就成就自利的功德;

第二个他跟众生接触的时候,他经常能够有各式各样的方便力,能够“现作一切有情义利。”“义”当然是出世间的解脱,“利”就现世的安乐。他总是有办法让跟他有缘的众生,得到世间的利益乃至于出世间的功德,他有这两方面的善巧方便,其实这个是很重要的,“胜生无罪”。

诸位,印光大师他提醒我们,如果你没有成就一个菩提心,你也没有很坚定要往生的人,你最好福报不要太大,因为你第二生一定会放逸,因为你没有菩提心、没有愿力的摄持,你修善的时候你是用自我意识来修善,你是用有所得心来修善,你一定会对这个善法有所期待,你一定会有的。凭什么大家都去休息了,你偷偷跑去扫厕所,凭什么?你就心想:好,我今生受尽了苦难,我一定要修善,让我来生得到自在,你这个就是有所得心了。所以你一旦没有发起菩提心的人,没有求往生的人,他心中的福报力,一定是锁定了娑婆世界的有漏的福报,那么你因地的时候修善,你心中就打这个妄想,你糟了,来生果报现前的时候,你一定会放逸。因为你因地造业的时候,就做如是思惟、做如是规划的,你就是准备要来受用了。所以福报现前,你要没有强大的愿力的引导,你的放逸的结果,你第三生就堕落了。

所以你修善的结果,你第三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然这个地方不是善业害了你,是你没有用菩提心来摄持善业。所以你没有菩提心所摄持的善业,不但是脆弱、容易破坏,它还会引生很多的后遗症。一个人会造重大罪业,都不是福报差的人,他造不出重大罪业的。当然你发了菩提心以后,你的福报是多多益善,因为你得到正常的引导摄持吧,他能够正确的把这种水流的力量,往净土的地方引导、往佛道的地方引导。

我们举一个例子:天台智者大师。天台智者大师他这世可以看得出来,他是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他这一生出世的时候,他生长在一个梁朝,他爸爸是梁朝的做官的,做大官的。所以这个古时候的大家族,这儿子出生的时候,那是后继有人,大家就欢天喜地的要庆祝,就杀鸡、杀猪要庆祝。但是很奇怪呢,他们家的仆人,在杀鸡杀猪,要烧水的时候,它的火一生起来就有一阵风吹过来,把它吹熄灭了,第二次也吹熄灭了,第三次吹熄灭……后来终于这种杀鸡、杀羊的事情,就不得成就了。

诸位,我们现在比较关心的就是说:为什么他们在起火的时候,会吹起那一阵风,那阵风怎么来的?

菩萨因地咒愿嘛!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白山梦雪" 修真世界之风云录" 万界剧透直播间" 勾引已遂,京圈贵公子秒变恋爱脑" 我正等你" 神侠系统" 当局者迷:迷雾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