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文学

第十七章 席卷南方(2)——马踏江南 (第3/3页)

又没过多久,从长安传来旨意,唐高祖李渊任命李靖为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统一指挥唐军平定岭南的行动。接到新的任务后,李靖不敢懈怠,马不停蹄,率领唐军,四处出击,犹如秋风扫落叶,纵横岭南,一连引兵夺取岭南九十六州,获得人口六十余万户,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自李靖率军进入岭南后,采用刚柔并济,拉打结合的明智策略,收效甚好。一方面,李靖传檄岭南各地,宣讲朝廷的怀柔政策,向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少萧梁旧部,纷纷归降李唐;另一方面,李靖则率军四面出击,攻克岭南九十六州,获取人口六十余万户。唐军收复岭南,已近在眼前了。

转眼间,到了武德五年(622年)。这一年的正月二十七日,岭南当地的俚族首领杨世略,举循、潮二州降唐。数月之后,皇天不负有心人。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唐军终于迎来了收复岭南的最后胜利。

怎么回事呢?岭南地区的第一家族冯氏家族,它们的掌门人——前隋汉阳太守冯盎,举族归顺李唐王朝。冯盎与冯氏家族的归唐,标志着岭南地区的彻底平定,正式纳入李唐王朝的版图。

冯氏家族是岭南的第一家族,势力庞大,甚至操控着岭南地区的安稳。至于这个家族的掌门人冯盎,更不是等闲之辈。冯盎的祖母,不是别人,正是南北朝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伟大的女性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岭南圣母”的一代女杰——冼夫人。

冼夫人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历经梁、陈、隋三朝,毕生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冼夫人先后被七朝帝王敕封,被后世尊称为“岭南圣母”。《隋》、《北史》、《资治通鉴》等正史,均为冼夫人立传。最终,冼夫人以八十九岁高龄,寿终正寝。《隋》对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夫称妇人之德,皆以柔顺为先,斯乃举其中庸,未臻其极者也。至于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唯义所在,考之图史,亦何世而无哉!

作为冼夫人的孙子,冯盎自幼便表现出出类拔萃的一面。根据《旧唐·冯盎传》的记载,“盎少有武略”,冯盎少有谋略,英勇善战。还有一件事,足以看出冯盎身上的领袖气质,以及他的与众不同。

仁寿元年(601年),岭南潮州、成州等五州,僚人起兵作乱。冯盎驰马前往京师长安,请求朝廷出兵平叛。隋帝指派尚左仆射杨素,与冯盎讨论战局。杨素一代名将,武双全,原本以为,冯盎就是一个来自蛮夷之地的乡巴佬。起初,并没有把年轻的冯盎,当一回事儿。

可是,在与冯盎交谈过程中,杨素发现,冯盎此人,举止得当,应对自如,完全打破了自己先前对他的认知。所以,杨素不由感叹道:“不意蛮夷中有如是人!”没想到,蛮夷之地,竟然会有这样的人物。随后,隋帝命冯盎率领江、岭之兵平叛。战后,冯盎便被任命为汉阳太守。

后来,隋末天下大乱,冯盎回到岭南,一直在乱世中左右逢源,夹缝求存,以自己的一己之力,保全岭南与冯氏一族。但是,冯盎毕竟是冼夫人之孙,他自幼深受祖母教诲,耳濡目染。冯氏一族的祖训,那就是无论何地,都要以国家利益为上,不能做辱没列祖列宗的事情。

冯盎始终铭记祖母的教导,以及家族的祖训,自始至终,都将维护国家统一放在首位。在他看来,岭南虽地处偏远,却仍与中原同气连枝,属于华夏民族的一部分。所以,这一点,是冯盎的底线,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岭南分裂出华夏明之外,不能让岭南变成国中之国的现象。

比如,武德三年(620年),曾经有人向冯盎建议,隋末战乱,中原一片兵祸。而岭南远离内地,天高皇帝远,不会引起各方的重视。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何不干脆效仿秦末汉初的南越王赵佗故事,称帝自立,割据岭南,当起称霸一方,呼风唤雨的土皇帝,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自隋季崩离,海内骚动。今唐虽应运,而风教未浃,南越一隅,未有所定。公克平五岭二十余州,岂与赵佗九郡相比?今请上南越王之号。 (《旧唐·冯盎传》)

显然,这种割据岭南,称帝自立的进言,与冯盎的一直所奉行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背道而驰,触碰到了他的底线。如果自己真的这么干了,上对不起冯氏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岭南父老百姓。因此,冯盎严辞拒绝:

吾居南越,于兹五代,本州牧伯,唯我一门,子女玉帛,吾之有也。人生富贵,如我殆难,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本州衣锦便足,余复何求?越王之号,非所闻也。 (《旧唐·冯盎传》)

所以,冯盎从内心深处,反对分裂岭南。所以,冯盎的坚定立场,让唐朝看到了希望,此人似乎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当李靖的招抚檄,传到冯盎控制的地盘时,冯盎经过深思熟虑,无论是出于保全冯氏家族,还是为了岭南地区的安定,与唐朝合作,才是最为明智,最为正确的选择。最终,冯盎决定归顺李唐。

于是,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十八日,冯盎接受了李靖的招降檄,主动率领所部降唐。冯盎降唐后,唐朝在原先冯氏家族的领地旧境,设置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

同时,唐高祖李渊授予冯盎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不久,他的两个儿子冯智戴、冯智彧,被拜为春州刺史、东合州刺史,冯盎又被改封为耿国公。贞观二十年(66年),冯盎病逝于任上,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冯盎平生功绩,追赠其为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冯盎举地归唐,对于唐军平定岭南,具有重要的意义。冯盎降唐,岭南冯氏全族,归附于李唐王朝。至此,岭南全境基本平定。继拿下长江中游之后,唐王朝又将岭南之地收入囊中,彻底肃清了萧梁政权的残余势力,兼并萧梁的全部地盘,取得了平定长江中游、岭南的全面胜利。

随着长江中游、岭南地区相继被李唐拿下,唐王朝在南方所面临的敌人,越来越少。岭南全境归唐,就只剩下一个楚帝林士弘,还在苟延残喘地支撑。可是,岭南全境归附,区区一个林士弘,究竟能撑多长时间。果然,没过多久,林士弘政权也遭到了覆灭的厄运,唐王朝铲除了岭南最后一个劲敌。

武德五年(622年)十月,林士弘派遣其弟鄱阳王林药师,引兵攻打循州。结果,唐朝循州刺史杨略,率军与林药师交战,楚军大败,林药师被杀。随后,林药师的部将王戎,举南昌州降唐。

前线战败,林士弘十分害怕,想要三十六计走为上。故而,林士弘想出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十月二十一日,林士弘假意向唐军请降,实际则找准时机,逃至安成山洞避难。此地的袁州人士,纷纷向林士弘聚拢响应。没有想到,唐朝洪州总管若干则,出其不意,派兵击败了这群乌合之众。恰恰这个时候,林士弘突然病逝,他的部下,纷纷作鸟兽散,林士弘政权亦自此灭亡。

从武德四年(621年)至武德五年(622年),历时一年之久,唐王朝终于取得了攻灭萧梁政权的完胜。起初,李孝恭、李靖等将帅,率领唐军主力,深入萧梁腹地,一路攻城略地,击破萧梁精锐,直逼江陵城下。最后,在李唐大军压境的绝对优势下,萧铣出城投降,唐军进据江陵,萧梁灭亡。

击穿江陵之后,唐王朝为了彻底肃清萧梁残部,为攻伐萧铣政权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紧接着,唐朝花费数月时间,剑指岭南,命李靖统兵招抚岭南。最终,在唐朝上下的不懈努力下,长江中游、岭南的广大地区,最终被纳入李唐王朝的版图之中,与萧梁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唐王朝的大胜而收官。

当然,此番攻灭萧铣政权,唐高祖李渊还有另外一层深意,那就是为日后平定江淮辅公祏,提前打个样。原因很简单,萧铣占据长江中游,辅公祏占据长江下游。只要灭了萧铣,唐军日后南征江淮,便拥有了地利优势,大军能够顺流而下,直取江淮,对辅公祏势力形成压倒性优势。

消灭萧铣两年之后,武德七年(62年)三月,李孝恭、李靖、李世勣等人,四路大军,进军江淮,讨伐辅公祏势力。由于唐军占据了长江中游的地利优势,一路势如破竹,进军极为顺利。很快,唐军便全歼江淮辅公祏主力,攻破丹杨老巢,斩杀辅公祏,实现了对江淮地区的有效管理。

总体来说,李唐王朝针对江南地区的统一战争,从武德四年(621年)攻灭萧梁政权开始,一直到武德七年(62年)平定辅公祏政权为结束。唐朝用了四年时间,扫平江南群雄,平灭南方割据政权,无论是曾经的江淮三雄、萧铣,还是辅公祏,都是一个接一个被唐朝所消灭、打败。

在完成统一北方之后,截至到武德七年(62年),唐朝真正实现了南北一统的战略,将南方、北方连成一片。除了朔方梁师都、草原突厥以外,李唐王朝基本实现了对全国性的统一。

此时的唐王朝,今非昔比,早已不是刚刚建国之时的情形。当初,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李唐王朝正式建立。那个时候的李唐王朝,所统辖的疆域范围,仅仅限于关中、河东、巴蜀一隅,只是众多割据政权的其中之一。所以,并没有知道,唐朝日后会一统天下。

然而,立国仅仅七年,唐朝便改变了天下大势的走向。经过七年的奋战,大唐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统一西北、平定河东、入主中原、横扫江南,先后消灭了薛氏父子、李轨、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萧铣、辅公祏等割据群雄,囊括关中、河东、巴蜀、陇右、河西、中原、江南的广袤地区。

可以说,直到武德七年(62年),李唐王朝的统一战争,已经渐渐接近尾声。而此时,唐王朝的国力,用幅员万里,带甲百万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至此,新生的李唐王朝,逐渐地由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向大一统王朝过渡。

可是,就在唐王朝一统天下,即将胜利在望的时候,唐朝统治集团内部,却出事了。随着统一战争的逐渐胜利,李唐王朝的权力斗争,也在随之发酵,而且到最后,甚至演变为了一场谋逆行动。

比如,一位曾经为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功勋大将、封疆大吏,竟然在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不久后,公开举起了反唐旗号,甚至企图拥兵作乱。那么,这位起兵作乱的大将,究竟是何许人也?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边地兵变,刚刚登上皇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又会如何部署,扑灭这场未遂兵变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喜提废物系统,我靠智商吊打诸侯"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 我就刷个视频,古人求我多刷点" 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 九叔!任老爷家又闹僵尸啦!" 缪灵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