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文学

第 5 章

等恍恍惚惚的杜阳抱着裴凌星,牵着裴凌月出了院子,感觉还是不费这个脑子了,身为家里的智商低地,老实听话就好。 “五舅,我要吃杏子。”裴凌星搂着杜阳的脖子,指着路旁的杏树,兴奋的往前仰。杜阳立马回神,领着两个小丫头到杏树下。抱起裴凌星,让她自己摘。裴凌星咯咯笑着,搂着一个大黄杏。小厮从边上递过去的一个小篮子,裴凌星把手上的大黄杏放进篮子里,转过头接着选杏子。裴凌月看着开心大笑的妹妹,鼻头泛酸,努力把眼泪憋回去。杜阳微笑的低头问裴凌月:“月儿,你要哪个?” “姐姐,你要哪个,我给你摘,选这个,又大又漂亮。” “好,就要那个。” 裴凌星摘了选中的杏子,闹着要下来。杜阳把裴凌星放在地上,裴凌星把杏子小心翼翼的递给裴凌月。杜阳从篮子里把之前摘的杏子拿出来递给裴凌星,裴凌星抱着杏子,笑的傻兮兮的。杜阳蹲下身,望着裴凌月,安抚性的对裴凌月笑了笑。 “月儿,乖,带妹妹到边上站着,五舅把熟的杏子都摘下来,等会儿,你表兄弟跟表姐妹下学,你们一起去花厅吃杏子。” “好耶,我好久没见大表姐他们了,大表姐做的云片糕可好吃了。” “你个小馋猫。”杜阳一边从树上摘杏子,一边逗裴凌星,裴凌星被逗的哇哇大笑。裴凌月也露出真心的笑容,跟五舅在一起很难不开心。不一会儿各院的小孩涌了出来,叽叽喳喳着指着果树笑闹着。 傍晚,杜家的小辈从族学回来,听说杜阳带着弟妹摘了堆杏子放在花厅,呼啦啦一群冲进花厅。一阵喧闹过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个黄橙橙的杏子,一边吃一边交流着今天的趣事,知道裴凌月明天要跟他们一起去七叔公那上课。立马兴奋的开始交流起族学的各种信息,哪位夫子严厉,哪位夫子性子好,怎么偷溜出院子里玩等等。晚膳时,也是热热闹闹的,哄的杜老夫人眉开眼笑。用完晚膳,几个表姐妹闹着要一起睡,便一路簇拥着老夫人回了樱桃园。杜家几兄弟去房商议,再各自回房歇息。 翌日裴凌月随杜家的小辈一起去了杜家族学,拜见了七叔公。七叔公板着脸问过平常都所学,听到裴凌月已经学完三字经,抽查了几段,发现裴凌月皆对答如流,满意的点点头。安排了座位,就开始上课。杜家族学与其它私塾不同的地方在于不仅要学习四五经,礼乐射御数,还需学习各种实务,并且侧重术数。 杜家几代人都就职于工部,导致术数方面要求极其严苛,族中经常出术数大家。七叔公就是当世术数大家,为人刻板严谨,醉心于研究各种术数难题,无心仕途,入职翰林院,也只为翰林院的术数孤本。抄录完翰林院的孤本,立马辞官归家,潜心研究孤本。九舅为了讨好七叔公,经常到处收罗术数孤本。 至于其它科目皆由族中擅长之长辈进行授课,唯有射御这两年是由定远将军夫人进行授课。定远将军府与杜家比邻而居,定远将军夫人周如玉乃辅国将军之女,自幼跟随辅国将军镇守西关,弓马娴熟,亦经常上阵杀敌。两年之前随定远将军慕冲回京任职,将军夫人是七叔公子侄辈,又与杜大夫人何碧莲交好,便把长子慕思齐送入杜家族学。慕思齐跟杜家几个少爷起冲突,一人揍趴杜家所有在族学的少爷,周夫人看杜家几个少爷被揍的鼻青脸肿,过意不去,便跑杜家族学教授武艺,也与杜家几位夫人作伴。杜家族学的乐理由杜家几位夫人进行教授,杜大夫人极擅古琴,杜二夫人擅长琵琶,杜五夫人擅长洞箫,谁有空乐理课就谁上。族学一旬休沐一日,早上3个时辰,下午2个时辰,开蒙以教授三百千与术数为主,每日清晨,随慕夫人在校场操练半个时辰,其它课业每旬教授1个时辰。升学之后,每日清晨随慕夫人在校场操练1个时辰,学习经和术数,其它课业依旧每旬学习一个时辰。但需要选一门深入学习,由专门的夫子进行小班授课,不拘什么形式。农科授课场所主要是杜家和农庄,射御则是定远将军府的校场跟京郊大营的校场,水利则是研究京郊各处的溪流的流向与农庄的沟渠布置,营造则是随工部工坊的大师傅去各处修理宫殿寺庙。其它不一一赘述。 杜家族学在京中独树一帜,高门大户皆愿意在子弟科考之前,送入杜家族学游学个一两年,好学些实务。京中纨绔子弟则对杜家族学深恶痛绝,闲王李钰跟辅国将军的幺子周成煊是京中纨绔子弟的头领,自幼顽劣,被送入杜家族学,不出一年改头换面,再也不敢在京中招猫逗狗。实在是被收拾怕了,杜家的七老太爷杜维元那是谁的话都不好使。太后宠爱幺子闲王,为此多次拉下脸面请杜老夫人代为说项。辅国将军府的老夫人实在舍不得幺孙吃苦,天天替周成煊请病假。七老太爷知道后,直接派辅国将军的亲卫把人抓回杜家。不管老夫人如何哭闹不休,七老太爷就是不放人。硬压着闲王李钰跟周成煊种了两亩地的小麦,从头到尾不假他人之手,一季下来晒脱一层皮。结果秋末收粮,嫌

收成太少,让明年接着种。李钰跟周成煊抱头痛哭,从此以后见到七老太爷杜维元,跟老鼠见了猫一样,乖的不行。被压着种了3年粮,要不是靠着杜阳教的技巧,收成勉强达到标准,京中纨绔圈子估计再也见不到李钰跟周成煊。 京中显贵见效果如此拔群,纷纷想把自家纨绔子弟送入杜家族学,可惜七老太爷不收。后面一打听,其他人便也歇了心思。言成帝为了闲王,送了一整套王孝通博士的《缉古算经》孤本。辅国将军周鸿海那是七老太爷杜维元发小,为此死缠烂打了杜七老太爷一个月,送了两坛西域的葡萄美酒外加一整块的半人高的和田玉石,放下话,只要不打死,随杜七老太爷收拾,临走还给留下20个亲卫。这两年见慕思齐入学杜家族学,有心思活泛的,便又起了心思,使出浑身解数。七老太爷被烦的不行,便每年出几道题,答上来的,就允许来杜家游学,不拘什么出身,若是术数方面有天赋,便重点培养。能从杜家族学混出来的人,来日若是上榜,六部抢破头,就算科考未能中举,也能去六部混个小吏当当,毕竟术数方面的人才难得。全国有名学院的术数夫子,基本上不是杜家子弟就是杜家的学生,甚至术数的开蒙教材都是杜家编写的,杜家的七老太爷不时还要去上房交几节术数。若不是杜家族学过于重实务,并且要求不假他人之手,京中高门显贵舍不得自家子弟吃这份苦,估计族学的门槛会被踏破。杜家族学来游学的,京中大部分是武将世家的子弟或者姻亲家的子弟,远道而来的基本上都是慕名而来喜欢术数的寒门子弟。 裴凌月这种算极少数,姻亲家中的女儿很少会送到杜家族学里来,杜家族学所教授的并不符合大家闺秀的要求,甚至背道而驰。杜家从不限制女子学习或者在外行走,往上几代出过一个在营造方面很厉害的女大师傅,杜家上三代的生意也是由一位姑奶奶出面打理。为此杜家被时人所诟病,杜家人依旧我行我素,工坊里时常能见到女师傅。甚至有几个工坊完全是由女师傅组成,不是传统的绣房、制衣坊,是首饰坊、木作间甚至铁匠铺。杜家名下的店铺很多都是女掌柜、女管事,这其实是那位姑奶奶的功劳。 姑奶奶年轻时的闺蜜入了宫,姑奶奶乘机把生意做进的后宫,结识了当时的长公主,两人一见如故,开始合伙做生意。后来长公主出嫁,长公主胞弟太子登基,生意越做越大。直到有一年大旱,匈奴乘机南下劫掠,当时的国因为赈灾实在拿不出粮饷,宣帝的私也被榨干了。长公主见弟弟急的团团转,直接把自己的私搬空还是不够,姑奶奶便捐了杜家大半的家财,京中高门显贵见此,也纷纷解囊,才凑够了粮饷。过后宣帝要嘉奖姑奶奶,当时姑奶奶讨了个封赏,允许女子立女户。为此愿意献出自己做生意的三成利给宣帝,宣帝允了姑奶奶的请求,未收下那三成利。长公主经此一事总担心宣帝内不丰,便拉上宣帝一起合伙做生意。宫中老人年纪大了,出宫若不愿归家,求到长公主面前,姑奶奶便把人安置在工坊中,时间长了就形成不小的规模。后来发现其中不少是从宫中匠作坊出来的,精力虽不济,但技艺精湛,刚好可以带徒弟。很多品阶高的女官识断字、行事有度、进退得宜,把工坊作间管理的滴水不漏。姑奶奶就一步步把人提拔上来,分派到各处店铺和农庄上。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女子在外行走了,虽然私下非议,但极少敢当面讲的。毕竟当初有大儒出面痛骂姑奶奶牝鸡司晨,被长公主带人痛揍了一顿,就差把他家房顶给掀了。告到宣帝面前,宣帝也只能不痛不痒的安慰两句,罚了长公主三个月俸禄。明明白白的拉偏架,不服也只能忍着,毕竟长公主发飙,宣帝都得躲着。长公主后面还特意开设女学,跟那位大儒打擂台,非常的离经叛道。长公主去世之前把自家生意全部归入皇家私,从宗室中挑选了伶俐的宗室女,接手生意。让皇家私每年给自家扶不上墙的儿子的一笔钱,让他安心的当个富贵闲人。生意姑奶奶也有份,故杜家其实算半个少府,皇家私除岁贡以外的钱,有十分之一是杜家挣的。杜家的姑奶奶一辈子没成亲,立女户,从子侄辈中挑选有经商天赋的,过继到名下,进行培养。杜家一直延续该传统,杜玖是同辈中最有经商头脑的,他便是姑奶奶那一支的继承人,之前的继承人杜三老太爷所有的子女回归之前迁出的那一支。刚开始杜家各房也有人不理解,觉得迁来迁去太麻烦。姑奶奶只说了一句,内不丰,杜家我这一支就活到头了。之后再无人有异议,毕竟替皇家办事一个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龙魂记" 修仙:科学系种田" 不良人之神农不死" 重生游戏洪荒世界之证帝" 西游:从拯救唐僧之母开始" 谁都别想做白月光" 飞剑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