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原名记事以来,印象深刻的就是家乡的社火表演。马二村的血故事、苏胡村的跑竹马、王马村的芯子,让人看了流连忘返记忆深刻回味无穷。
小时候的灯笼都是用色彩鲜艳的纸做的,里面点一根红蜡烛有中指那么粗长的形状。每一年不重样如十二生肖的年份决定它的模样,原名手里打着灯笼老远听见锣鼓声在门口和村里几个同伴玩耍。不远处来了一个带草帽的人牵着一头驴,花脸羊皮袄的人骑着驴胳膊挽着一个篮子。篮子里装着麦穗杆一小节一小节的,村里人听见锣鼓喧天就出来看热闹。左右两排高高的有十多个火把熊熊烧,个个年轻人光着膀子举着火把染红了半边天。那骑驴的人看到好多人出来,就和牵驴的过去和熟悉的人说着巧话给你送礼来了。猛的抓一把麦穗杆向人群一洒,好几个人就往后退躲闪不及弄了一身麦穗秆。有人兴奋起来十指和大拇指合成一个八字放进口里,口哨响亮动听吹了好几次才肯罢休。呐喊声此起彼伏队伍开始跑起来,前面是举火把的八九人锣鼓队在中间后面有四个人也举着火把。一连闹了三天这是前奏的预热准备工作,到了十四十五元宵节开始在白天社火表演。村民们自发的组织社火表演,穿一身红艳艳的彩装肩膀上挑着扁担一扭一扭的向前走,五色旗迎风飘扬走在队伍的前面、唐僧师徒五人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即搞笑又古怪、四个姑娘抬着大花轿缓缓而来你瞧那姑娘戴着墨镜粉红的脸蛋谁见了不会心动、跑旱船的大爷留着花白的长胡子手里拿着桨板时不时的这边划几下或者跑到另一边快速划几下,旱船里有个人双手左右摇晃着船身摇摇晃晃或下沉、领队的吹着口哨手里拿着鸡毛掸有节奏的运动,她面前的是三十多人组成的腰鼓队各各花枝招展神采飞扬、踩高跷的男男女女们都是一些十几岁的儿童穿着戏服打着花脸精神抖擞、婆婆媳妇和小姑那打扮让你一看逗的你笑哈哈、芯子是压轴戏多为七八岁儿童被高高的一根细柱顶在天上,看的人心里揪心的很、最后的是后堂大鼓那敲的震天响,看热闹的人里里外外里三层外五层的挤来挤去生怕错过精彩。这条社火队伍足有五里路长,两头人较少多数人都愿意聚中在地势平坦的路两旁。骑骡子骑马的人来回的跑维护场地的宽敞,身上背着一身玲当手上拿着鞭棒不断的扩场子。有时扩场子的人过去了一会儿,人群慢慢的向前移一小步步时而又后退一些。为看热闹有的人站到高高的房顶、有的人站在稍微高的地方、孩子他爸为了让娃看热闹就让娃骑在自己的 脖子上看的一清二楚、三轮车上多为老年人借着车身有一米多高的优势坐在凳子上看的舒服不挤又安全,社火约有三个小时就结束了人民像海里的鱼群一样纷纷向东西方向分散游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