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文学

第211章 嘉靖的决定,大同总兵林鹿,海瑞求学 (第1/2页)

这些天,周楚的奏疏一封封送往京城,向嘉靖汇报大同发生的事。

直到最后总结的奏疏被送到御房之后,嘉靖看完之后很是高兴。

“不愧是衡器,朕没想到大同的局势居然复杂至此,这要是贸然让稚心前往大同,恐怕会被这些人算计。”

嘉靖感慨道。

“陛下,这些钱财往外报多少?”

黄锦此时在帮嘉靖整理着这些财报,为嘉靖起草对外的。

“三千万两吧。”

嘉靖想了想,三千万两入国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国每年的支出都有四五千万两。

去年周楚抄的钱财很多,多到足以让大明未来二三十年不必为钱财发愁,但这些钱大多数都进了嘉靖的内帑了。

其中甚至有很多是见不得光的。

真正入国的,其实也就够大明财政支出五六年的。

嘉靖现在有钱,很有钱,甚至多到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具体有多少钱,所以此时他不介意往国里多放一些钱。

就在前两日,来自东瀛的第一批运银船已经抵达了天津码头,嘉靖直接让人在天津就地组建了一个专门熔炼白银的衙署。

嘉靖很清楚,未来的大明不会缺白银,真正缺的是基础的东西,比如稻米。

安南那边的稻米可以偷偷运往大明,以备不时之需,却不能轻易流入市场,倘若安南的稻米大批量流入市场的话,势必会造成粮价的崩盘,粮价一旦崩盘,最苦的不是别人,而是底层百姓。

治大国若烹小鲜,其中的火候分寸一定要掌握好,多一点少一点,落实到地方之后就会被无限放大,很可能就是一场灾难。

等黄锦整理的差不多之后,再让人给周楚快马加鞭的送回去,周楚再像模像样的写了一份明面上的奏疏,直达内阁。

杨一清和杨慎看到这封奏疏的时候,心情是完全不同的,杨一清震惊于周楚这位锦衣卫指挥使的能力,大同的问题存在了多少年了,朝廷能不知道吗?肯定是知道的。

这其中甚至有很多官参与其中,有利益瓜葛。

不过之前和大同那些商人士绅有瓜葛的京官,早在一年前周楚以自己锦衣卫指挥使职务换了一千个官员的时候,就清算了大半。

剩下的一小半,又被陈万言折腾没了许多,现在还剩下的,寥寥无几,在朝中自保都很难,根本不敢替大同那边的人说话。

即便如此,对于周楚能够如此快的犁清大同的那些烂遭事,杨廷和还是大感意外。

甚至周楚还顺手灭了一千多蒙古骑兵,这份功绩,这种能力,杨一清只是看着就觉着心惊。

大同的那种局势,谁去了都不好使,偏偏周楚这才去了多久,就快刀斩乱麻般的解决了?

不过想想周楚之前在京城和江南做的那些事,杨一清不禁一脸苦笑。

幸亏这位现在在大同折腾,他在京城的日子才能好过一些,否则周楚一直在京城的话,杨一清甚至能想象到自己的话语权会被压缩到极致。

这是杨一清接受不了的。

杨慎看到这封奏疏之后,更多的是高兴,,为周楚高兴,为皇帝高兴,为大明高兴。

大同从古至今都是历朝历代的军事重镇,但大同存在的问题,杨慎是知道一些的,因为大同的位置太重要了,朝廷不想出丝毫差错,才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往关于大同,乃至延伸到整个河套地区的问题,皇帝和武百官的意见素来不同,很多皇帝都想彻底解决那边的问题,却被官们一拖再拖。

如今大同的问题被周楚彻底犁清,将来整个河套地区被彻底清算也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有了大同这个先例,而且杨慎相信,大同的这些商人会不可能只攀咬出大同的那些人,其他地区的那些就一个都不涉及?

实际上周楚拿到了很多其他地区晋商的证据,不过并没有急着动。

此时大同如同一块刚治好的肿瘤,需要恢复,倘若此时贸然对山西或者河套地区的其他府动手的话,一旦被另外的那些地区的商人士绅,乃至参与其中的官员知道的话,恐怕会狗急跳墙。

这些人肯定也都在观望,观望朝廷到底是只动大同的那些人,还是要一起动。

周楚不会急着动他们,在动这些人之前,要先解决蒙古人,如此一来才能断了这些人的后路。

没了蒙古人,这些人即便想狗急跳墙,也没有那个能力了。

大同的那些商人,周楚选择了其中六家留了下来,当然,家产该抄没还是要抄没的,只是留了他们一家老小的性命。

然后周楚让这些商人带着虎贲军前往草原上的那些蒙古部落,开始不断地对蒙古人进行歼灭战。

如此一来,不只是对俺答的釜底抽薪,还是对山西乃至河套地区其他商人士绅的釜底抽薪。

京城,朝会上,嘉靖看着手中的奏疏,满脸的愤怒。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抗战之烽火特勤组" 任东西" 穿越,我靠卖命讨生活" 折服大小乔,三国第一虎将" 嫁给摄政王后他恋爱脑了[穿书]" 神农女帝" 猩红纪元:让你氪命抽奖,你指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