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东吴如此,季汉亦然。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已经六十二岁高龄了。
自法正死后,刘备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尤其是南征回来,是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快速下降,就连那活也再不能复往日雄风。身体的种种信号下,刘备清楚是该考虑接班人的事情了。
曹魏是在权利平稳交接后才建立的政权,开场就是新鲜血液领导朝政,只要曹丕等不作死,整个政权会有一个相当长的稳定期。而季汉政权建立不过两年,就即将面临政权交接的问题,能不能平稳过渡,还得多方面考虑。
对丞相诸葛亮他是一百个放心,论人品能力,当今天下谁又能出孔明之右?
对二弟和三弟更是毫无顾忌,近四十年的风雨交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感情。只是如今两位肱骨兄弟都老了,而且也是疾病缠身,不知道还能当多久的大护法。
关羽自刮骨疗毒之后,没有好好修养,现在每逢湿寒天气,整条胳膊酸麻疼痛不已。而在此诱因下早年征战落下的旧伤也开始慢慢蚕食着身体,堂堂武圣人最终还是躲不过岁月这把剔骨刀。张飞倒没有吸铁石体质,年轻时没中过那么多箭,但长期酗酒的后遗症也开始展现,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下降。
至于国戚糜竺,糜芳,和简雍,孙亁等这批原始股,也已告老的告老,病终的病终,既不存在什么威胁,也很难再提供什么帮助。
所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政权走向如何,其最大的因素还是在太子刘禅身上。
于是乎刘备表示想看看自己娃现在的水平。
只是这不检验还好,一通操作下来直接一个头两个大。
倒不是单纯的能力的问题,刘禅虚度了一十六岁,从未跟着军队或者郡官去基层历练,也没有任何理政经验,能力不足完全正常,但令刘备最想不来的是这孩儿实在没啥主见,而且胸无大志。
简单汇总一下这位储君的答卷。
目标:不知道。
爱好:斗蛐蛐。
为人:不惹事就行。
用人:您老说谁能信就信谁。
刘备直纳闷:老子好歹也是叱咤风云割据一方的人物,怎么生了个这么个玩意儿?许靖啊许靖,你咋教的啊?
不过这也确实赖不得人许靖太傅。
刘禅从出生起,就很少能见到父亲,幼年时期刘备在打仗,少年时期刘备还是在打仗。长期缺少父亲这个角色的影响,性格上缺少阳刚的一面很正常。加上其坎坷的成长之路,可以说刘禅的人格存在一定缺陷。
其实历史上的刘禅作为守成之君是完全够格甚至算比较优秀的,别的不说,平替刘盈,李治应该问题不大。要是换到赵九妹(完颜构)或土木堡战神(朱祁镇)身上能把岳飞于谦乐死。
好在这段时间没什么仗可打,也没什么特大事件要自己处理,总算是能腾出时间来培养培养,说不定还有的救。
另外,得处理一些不稳定因素。
说得就是你:豫王刘封。
……
“依孔明之见,封儿当作何处置?”刘备又是日常的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要事两人独会。
诸葛亮“此陛下家事也,臣本不应妄议之。然陛下既问及此,臣不得不告以忠言:盖自古君储之乱事,多见兄弟逾墙也。远有琴胡亥之失,先汉七国之乱;近有二袁相斗失河北,刘琮拱手让荆州。陛下不可不忌也。”
刘备道:“朕知此理也,然封儿先取上庸,后又助朕二弟退敌,有功无过也。朕实不愿薄之。”
诸葛亮也知道这个理,但刘封素来刚强,要说有兵有权,真不一定会心甘情愿居于刘禅之下。就算不动他,也至少得牢牢控制在成都。遂道:“臣以为可以此事表豫王之功,调回朝中,委以虚职可也。”
“如此,上庸人选当何人?”
“辅汉将军李严武艺高强,行事沉稳,乃将才也。近又屡立功绩,可升而任之。”
刘备一时没反应过来,问道:“正方之才,朕深以为之,用于上庸,其大材小用乎?”
诸葛亮笑道:“既如此,附与其两万军可也。”
刘备彻底听懵了。不是?这上庸巴掌大点地方,再驻两万军?
“汉魏边境战事不断,如汉中安,则成都留军无用。是故臣以为精铁当处刀刃,今不若调成都驻兵之半,驻于上庸。如此,不论支援南郑,拱卫襄阳,亦或日后北伐,皆可速集优势兵力,或可大有为也。”
刘备算是弄明白了,笑问道:“此独孤彻之论否?”
“哈哈,陛下明断。”
刘备思索片刻,说道:“博研无甚资历,若将正方归博研节制,必有怨言也。”
诸葛亮道:“臣知之也,汉中狭长,上庸三县近襄阳而远南郑,臣以为独孤彻仍督九县,此三县令李严独领之。二人平级,各司其职可也。”
不过刘备还有一个顾虑:“五万大军,其汉中可负之否?”
对此,诸葛亮表示:“独孤彻改造农具,已颇见成效,且五万人轮换屯垦,臣以为不成问题。”
刘备笑道:“哈哈,此子屡有惊喜与朕也。”
二人议论多时,生成两纸调令:
豫王刘封,速夺上庸,助阵襄阳。屡立功绩,多显才能,升谏议大夫,调任成都。
辅汉将军李严,一定郪县,两平越嶲。屡立功绩,多显才能,升安汉将军,率兵两万,驻留上庸。
李严高升,自然乐呵上任。
而刘封对此心里门清,知道这不过是个李代桃僵的手段。谏议大夫什么玩意儿?退休老头们待的位置。虽然俸禄六百石,毕竟是个虚职。不过刘封清楚自己终究不是他刘家人,自己这个对储君最大的威胁必须得铲除。对比对面的曹植曹熊,曾经的刘琦刘琮,能有这个结果算阿弥陀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