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子,说句实话,夜儿个前晌我套碾子,看见你们家二猛子躲在碾道里吃馍馍。她拿的馍馍就是成福家的馍馍,成福家的馍馍和我们平时蒸的不一样,一看就看出来了。当时,你家二猛子一个手里拿着一个馍馍,另一个手里提溜着个小布袋,里面装的也是鼓鼓囊囊的。我问你们二猛子。这么冷的天,咋在碾道里吃馍馍,她说你儿媳妇儿去她姥姥家了,锁着门进不了家。”
在二猛子奶奶咬死嘴不承认,二猛子来我家拿过馍馍的时候, 一向不爱说话的支家儿媳妇儿说话了。支家儿媳妇儿一说话,看热闹的人中就有好几个人都纷纷表示,自己来换馍馍的时候,也碰见过二猛子来我家拿馍馍。
面对这么多的人的证明,二猛子奶奶也不说二猛子没有来拿过馍馍了,反过来怪奶奶私自让二猛子把馍馍拿走。
“没有见我的话,你就叫俺妮儿把馍馍拿走,叫她这几天光吃凉馍馍,吃的得她都吃出毛病来了。你这做买卖的光想着自己赚钱,也不想想,俺孩子光吃凉干粮身体受得受不得,你们的良心都叫狗吃了。”
“看你这老娘子说这话,你家二猛子每天前晌吃了早上饭来这儿拿的馍馍,拿的时候都还是刚出锅的热馍馍。我知道她啥时候吃啊,我是换馍馍的,不是给你们家看孩子的,换给你们的是热馍馍,等你们放凉了还撵着给你们熥熥。”
被众人说的无可反驳,二猛子奶奶的矛头只能对着奶奶,说出来的话还全是无理取闹的责备。奶奶被她胡搅蛮缠了半个上午,跟她说话也不客气了。
“谁叫你给俺熥来,你也不问问我,就叫俺一个孩子把馍馍拿走,你不知道孩子们办事没准儿?”
“来俺家换馍馍的不是你们家一个孩子,你说咱村里谁家没有叫孩子来换过馍馍啊,比你们家二猛子小的孩子有的是,我要是一家一家的都去问问,那我一天到晚啥活不干也问不过来。”
“这老娘子就是这样不懂理儿,自己家孩子办了不是,不说自己家孩子没出息,还来找人家的麻烦,往后谁还敢给她们共事儿。”
看热闹的人群里议论纷纷,吐槽二猛子奶奶做事情不地道。二猛子奶奶脸上挂不住,一边往她家的方向走,还一边嘟囔着我奶奶糊弄她家二猛子了。
“别人家孩子精明会算账,没人敢糊弄,有人看着俺妮儿老实,糊弄糊弄俺就过去了。”
面对这样不讲理的人,奶奶也很生气,冲着二猛子奶奶的背影喊。
“怕被糊弄了,以后就甭叫你们家二猛子来俺家换馍馍了,你也甭嫌我说话不好听,往后谁家孩子来了我都换,就你们家二猛子来了我不换给她。你们家不来换馍馍也就算了,要是再来换馍馍就大人来,二猛子来了我们家一个也不换给她。”
进入腊月二十后,村里摊煎饼蒸年糕做豆腐的人家越来越多,换馍馍吃的人少了,爷爷奶奶蒸馍馍也从一天两顿减成了一日一顿。
腊月二十一开始,学校里放假,三姑不用去学校上学了。家里其他孩子都还在学校没放假,三姑一个人在家没事儿做,每天和她的同学去街里玩耍。上午,三姑和她的同学去看杀猪,一直到中午才回家吃饭。饭桌上,三姑一边吃饭,一边兴致勃勃的给奶奶讲她看杀猪的趣事儿。
“娘,你没有出去是没有看见,今儿个前晌二狗子家的猪有多可笑。”
三姑往嘴里拔了一口饭,继续说道:“本来二狗子的娘,用泔水桶和挖糠瓢把猪哄出了猪圈。杨子叔伸手去抓猪耳朵的时候,那头猪的头一甩,杨子叔的手滑脱了,猪又钻回了猪圈。往后,任凭二狗子娘把挖糠瓢都敲烂了,那头猪就是不出来。后来二狗子娘回去拿了一个小鏊子煎饼,放在猪圈口上哄猪出来,那头猪磨磨蹭蹭的挪到猪圈口上,叼起煎饼扭头就跑。围在猪圈口的几个人紧抓慢抓,都没有抓住它的猪头,只能眼看着它回了猪窝。杨子叔实在没有办法了,又去叫了几个人,下到猪圈里,拆了猪窝,把猪从猪圈里抬了出来。把猪抬到院子里后,我以为杀猪匠一刀下去,就没有啥看头了。”
三姑又咬了一口煎饼:“杀猪匠把刀子捅进猪的气嗓后,猪血都放干了,那猪看着也没有动静了。谁知道杀猪匠的脚刚从猪头上挪开,没了气儿的猪突然活了,一下子从杀猪桌子上跳下来就往门口跑。街门被二狗子娘插住了,猪跑不出去,扭头就围着院子转起来。猪像疯了一样,在院子里横冲直撞,吓得我们赶紧跟着二狗子娘躲到了屋里。猪在前面跑,杨子叔和几个人在后面追,院子里的杀猪桌被掀倒了,盛猪血的大盔子也被猪踢翻了,猪血在院子里洒了一大片。院子里的猪血,叫猪和杨子叔他们一踩,院子里都是人和猪的血脚印。最后,还是猪自己跑的累得跑不动了,自己倒在院子里死了,他们才把死猪抬到杀猪桌上。”
三姑接着喝了一口汤,接着说:“更有意思的是那个杀猪匠,死猪都被抬上了杀猪桌,他的手还在哆嗦,嘴里还嘟囔着。不怨你,不怨我,怨你主家交给我,猪羊一道菜,玉皇都不改,此去修修福,下辈子转人来。二狗子娘拿着烧纸,在院子里到处烧香磕头,也不嫌地上的猪血腌臜,跪的膝盖上血呼啦啦的也不顾。看杀猪太有意思了,吃了饭后晌我还要去看杀猪,晚上回来写寒假作我就写《看杀猪》。”
“去吧,去了早点回来,今天黑夜里要祭灶王,不能晚了。你早点回来给我帮忙,祭完灶王我还得和明天早上起来的馍馍面。”
奶奶叮嘱了三姑两句,就去收拾了。快过年了,除了每天早上蒸馍馍,家里要收拾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