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月听了,觉得有理,而问庙在哪里,则村人都讲不出来,因为庙下村的东西南北四面岭上和山坞里都有庙,地势也比村庄要高许多。
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庙的规模谁大谁小,建设时间孰早孰晚,已是无从考证。只知道西北方向的大雄寺,晋代就有了。
时月家迁离后,祖屋借给族人使用,在庙下已无落脚点。
时月善骑,依仗自己的腰腿力,常常可以在行走的马上打盹。
从赵家村折入,缓辔穿越乌桥下、苏家桥头。
进入老山坞芦海陇后,两山夹紧,道路变得十分狭小,右首山上有一巨岩,如老鹰一般振翅欲飞。
走出长长的芦海陇,啊,眼前就是一带苍莽雄浑的大山,耸立在西南天际。
这便是浙西名山千里岗山脉东段的义门山脉。
其中庙下村正南的一段山脉,平地起峰,如一把巨大的扇面,高耸于天际,其巍峨雄伟之势,丝毫不在泰山之下。
这座雄阔的大山,当地人叫做“甑山”。主峰为并峙的两座山峰,称“双弓尖”。
此山的命名,据秦氏宗谱所记,乃是山形如甑的缘故。
秦时月读中学之后,在字典上查了这个“甑”字,原来是一种用来蒸食物的容器,四面看皆如穹形,中间高,四周低。
也就是说,这样的山形,是立体的,纵深很长的,方圆范围很广的。
时月已有好几年没有这么近地细细端详过这座大山了。
甑山,你好吗?别来无恙否?
秦时月对它,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
小时候,它让他高山仰止,浮想联翩,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
他老是伏在二楼的窗洞里,对着高及天际的大山痴想:那山里面住着什么?除了豺狼虎豹,还有没有神仙老道?那山背后呢,又有些什么?
成人后,秦时月每次清明回乡祭祖,远远地见到它,就会肃然起敬,心潮澎湃。
秦时月在“寿萱亭”畔勒住了缰绳,让马在沟中饮水,自己进了亭,欣赏石柱上的对联:
小坐息肩跋涉暂忘行旅苦,长亭纵目溪山好作画图看。
胡不遄归倚门有母,似曾相识倾盖而谈。
且自宽怀闻道人生原寄旅,何妨歇脚须知世路更崎岖。
看题跋,原来是庙下人汪某为庆祝母亲80寿辰而建,不禁颔首而赞。
他在溜光干净的石板上坐下来,仿佛看到了一幅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