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文学

第12章 秋老虎吃人 (第1/2页)

逝水流年。

转眼又是5年。

时间已是195年9月3日。

在秦梦西境,壶溪往西十多里的庙下村,田畈里的晚稻即将成熟。

风过处,绿油油的稻禾带着饱满的稻穗在轻轻起伏。

起伏的稻穗尖上,露出几处凉亭的黑瓦与飞檐。

正是处暑节气。

处暑,是“止暑”之意,意谓夏天结束,凉秋到来。

再过5天就是白露。

而一到白露,则芦花飞白,清露凝霜,天气就会明显转凉。故《诗经》里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句。

按理,这个时候,应该要穿上单衣了。可人们依然是夏天的打扮。

女人们穿着汗衫,手中摇着麦草扇。

姑娘们汗衫里面还穿着小褂,小心地呵护着要紧的地方。

男人们仍然打着赤膊。

这天气怎么回事?

农谚讲:“早立秋,凉叟叟;晚立秋,热死牛。”

195年的立秋是在8月8日,农历七月十一日,按照传统的判定方式,属于晚立秋,预示着接下去的天气会很热。

果然,之后的三伏天,气温创造了一个高峰,“十八只秋老虎”的凶猛程度,远远大于赤日炎炎的夏天。

“十八只秋老虎” 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才有的称谓,意指秋天的“倒炎热”

所谓的“倒炎热”,就是指不该热的时候却热。

可江南很多地方就是这样,不该热的时候,就让你热,而且热个透,让你有种刻骨铭心的体验。

连续的干旱,摄氏0度左右的高温,让高粱这样的耐旱作物也无法承受,最终活活渴死。

此刻,这些过气的高粱,就站在坡度大于30度的山坡上,纵然浑身干枯,枝叶泛白,却宁死不屈,坚决不倒。

在此之前,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高粱的这种品质,而只知道胡杨。

胡杨生长在西北大漠,据说活要活1000年,死了仍然高高挺立,枝丫伸向天空,好像许多双巨手,向天空再要1000年。倒下后,还得1000年后再腐。

这南方没有胡杨,只有高粱、玉米、大豆、粟米、南瓜等耐旱作物。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不后悔" 变身花魁后,我兼职做起了炼气士" 愿耀眼灿烂的你" 武林至宠" 我在民国歌舞剧团当顶流" 云绫传" 擅长捉弄的达达利亚[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