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文学

第6集《唯识学概要》 (第2/3页)

如,它必须要随顺它根所缘的境。比如说眼根它要看桌子,眼识不能说,我眼识要看椅子,不可以。眼识既然依止根,它就必须要随顺根,根攀缘什么,识就必须了别什么。

依、发、属、助、如,当然前六识当中呢,主导性最强的还是第六意识了。为什么呢?

在唯识学上,把第六意识跟前五识,还做出了区别,有五种区别:

第一个:通别的不同。前五识只能够别缘,只有第六意识通缘。你看眼识只能够缘色尘,你不能用眼识去听声音,不可以。但第六意识可以通缘前五识的所缘境,第六意识可以跟眼识合作,去了别色尘,第六意识也可以跟耳识合作,去听声音。所以第六意识管的是前五识,它是通缘,通别不同;

第二个、时间不同。前五识的感受,它只能够对现在的所缘境感受,它不能够去感受过去,不能够感受未来。第六意识可以去回想过去、忆念未来,它管的是过去现在未来,所以第六意识在时间上开阔。

第三个、独立的不同。前五识不能离开第六意识活动,不可以,它一定要第六意识的帮忙。所以古人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前五识只要第六意识不帮忙它,前五识根本没有用。但是第六意识可以不需要前五识,当然它有前五识帮忙更好。比方说你诵经,必须第六意识配合眼识,还要耳识听声音,但是第六意识也可以完全不需要前五识的帮忙,它在打坐的时候,独头意识,自己带起佛号忆念净土,它有独立性,所以这个独立的不同。

第四个、障碍的不同。前五识深深的受色身业报的影响,你生病的时候,前五识一定会影响你。但是第六意识不受影响,因为第六意识的根是第七意识,是个心法,它没有老病死,为什么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我们色身败坏的时候,在加护病房的时候,能够提起正念呢?因为第六意识跟色身是脱钩的,它不是以色身为根。你说为什么我身体痛的时候,我第六意识会痛苦呢?那是因为你执著它,客观来说它是不能影响你的,但主观来说因为你执著它。所以这个第六意识跟前五识,有障碍跟非障碍不同。

第五个是最关键的——名言的不同。前五识只有直觉不能带名言,第六意识能够带名言,它能够思考,它能够学习,这个非常重要,它能够学习先圣先贤的真理,它能够做出一个正确的思考,来调伏第七意识。

所以这个前五识跟第六意识,有五种不同。虽然它们是一同的工作,但是它的主角还是第六意识。我们看它的名称,都是依根,眼识依止眼根而攀缘色尘,叫做眼识,乃至于意识,依止意根攀缘法尘叫意识。这个立名,它不用它所攀缘的尘,不是说眼识攀缘色尘,那应该叫色识呀,不能够这样讲!它是以根来立名,不以尘来立名。因为它跟根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有依、发、属、助、如五种的关系。

好,我们看

丁二、述义

这个第六意识在我们生命当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我们来看看:

性界受三恒转易,

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为最,

引满能招业力牵。

—《八识规矩颂》—

首先我们看第六意识的体性,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第六意识的活动范围是特别的开阔。性,它通于善恶无记,造恶是它,造了以后忏悔,在佛前拜八十八佛,也是它,都是第六意识,乃至于平常没有事的时候,保持无记也是它。所以第六意识善、恶、无记三种功能全部具足。

第二个、三界。它可以通往欲界也可以通往□□,也可以通往无□□。五种感受,那么它有这个苦乐忧喜舍全部具足。不像第七第八,第七意识第八识只有舍受,一辈子第七意识、第八识也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只有第六意识五种感受都具足。所以这个性界受这三种,而且它是一天里面不断的变化,这个指的是第六意识的心王了。

那它所相应的心所呢,有根本烦恼,有随烦恼,有信等善心所总相连。那么简单的讲就是第六意识,它是带动着所有善恶的五十一个心所到处活动。所以我们看得出来,第六意识,它有很高的可塑性,它不像第七意识这么稳定,永远执著一个东西。你参加佛七的时候,很认真的念佛,这是谁呢?第六意识!念佛是谁?第六意识!那么它功课做完回去的时候,开始放逸,就到处去玩,那是谁?也是第六意识!

所以第六意识它广泛的在善恶的功能里面活动。这个讲到它的体性,它是不决定的。那么它这个体性,有什么作用呢?

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它一开始是打妄想,一开始叫心动,后来变成行动,它会推动你的身体,它会推动你的嘴巴,去造身口二业。其实你身体是不能造业的,是因为有第六意识的思想,所以在整个造业里面呢,它是造业力量是最强的。其实我们身体只是个工具,所以引满能招业力牵。它所造的强大的业叫做引业,它管的是三界的总报。它所造的业比较次要的,比较没那么重要的叫满业,管的是三界的别报,能招业力牵。诸位,第八识虽然它变现果报,它是先来投胎,但是它投胎呢,是由第六意识所造的业决定的,所以它间接的也影响到第八识!因为它所造的业啊,会牵动第八识去投胎,所以我们整个造业里面的主导者,是第六意识。

来,我们总结一下,

造业,是谁造业的?第六意识。那造的业谁来主导这个业?第七意识。

对对对对对,不错,孺子可教也!

这两个各管各的,一个是主导它去得果报,所以就是说两个兄弟,一个人负责赚钱,一个人把这个钱去投资!这个钱要往哪一个方向呢,买房地产、买理财、买车子,就是说有些人他前生造了善业,他今生没什么钱,可是房子很多,他福报都往房子的地方跑,他有很多房地产,怎么回事呢?他的第七意识对房地产有执著,他的善业力都表现在房地产去了。所以它们两个是各管各的,一个管造业,一个管它的业力的引导。

诸位你要注意这个六道里面,你们知道六道里面,造业最强的是谁吗?对,人道,不是天道哦!在唯识学上说,除了人道以外,其他道几乎没有造业能力,几乎都是在受果报,真正能够创造生命的,就是在人道。

在《宗镜录》上说,它说这一个狮子去吃一个鹿,对不对?我们看那个动物奇观,狮子去追鹿,把鹿给咬死了,你们认为这个是什么业?善业、恶业?

无记!对了!是无记业。为什么呢?永明大师说,因为畜生道它的心识暗钝,犹如做梦,没有造业的功能。如果狮子吃一个鹿是一个罪业,那糟糕了。它由于过去的罪业变成狮子,结果狮子又造业,它不是没完没了吗?那就一因多果了!它因为过去的一个因,它得到狮子这个色身,它已经付出代价了,结果这个狮子很自然的去吃鹿,要不然你叫它吃什么,对不对?它没办法嘛!所以它是直觉呀,它完全是直觉呀,就像你梦中意识一样。

为什么梦中意识,它的业不能得果报?心识暗钝。你跑到其它道去了,其实都在还债,就是你一定是哪一生在人道的时候,做对什么做错什么了。那六道天界也是一样啊,天界几乎没有造业的能力,都没有,一生都在享受快乐,当然偶尔福报大一点,遇到佛陀供养一下,这个是特殊的,遇到佛出世。

在经论里面讲一个事情说,说有一个优婆塞,一个在家居士,他去上班的时候,他要经过一个坟墓。古时候印度坟墓,有时候是天葬的,死亡以后就把尸体往树林一丢,就没事啦!让这个鸟虫去吃。那么这个在家居士,他上班的地方呢,要经过一个坟墓的树林。他早上去的时候,看到一个天女下来,在一个尸体上散花,赞美这个尸体。他就问:你为什么在这个尸体上面撒花呢?她说:你不知道啊,我今生这么快乐,是因为他——前生的身体,这个就是前生的我呀,他布施持戒做了很多善事,我才有今生的快乐呀。

因为诸天刚去的那一刹那,他会知道他是怎么来的。那么这个在家居士,他下班的时候,黄昏的时候回来呀,看到一个饿鬼啊,拿一个木棒去打一个尸体。他问说:你怎么打他呢?他说你不知道啊,他害我很惨,就是因为他悭贪不舍,所以让我今天变成饿鬼道。

所以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诸位你只有在做人的时候,你生命才会产生重大的变化,否则你都没有改变,你都没有机会。你只要失掉人身,你就永远活在果报当中,你就没有造因的能力了。

所以你唯一的机会就是今生哦,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如爪中土,失人身如大地土。你一旦人身失掉了,就意味着你连改变的机会都没有了。你想拜八十八佛,没门儿,念佛也没有机会了。因为你只能够得果报,因为你的第六意识全部在暗钝当中,完全活在直觉。所以只有人的第六意识,因为它的思考能力强,它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力量,从学习当中呢产生观照来自我调整,其他道都不可以,它只能够活在人身的生命的惯性。所以人身的第六意识是一个我们最大的机会。这个讲到有漏位,它能够造善造恶。

那么我们看看它的无漏位:

发起初心欢喜地,

俱生犹自现缠眠;

远行地后纯无漏,

观察圆明照大千。

—《八识规矩颂》—

第六意识的改变,跟第七意识息息相关,一定是第七意识转了,第六意识才可以转。所以它的转依,刚好跟第七意识是同步。我们刚刚讲过第七意识的转依,有初地八地跟成佛,它也是这样。初地的时候,当第七意识初分转成平等性智的时候,第六意识也初分转成妙观察智,所以发起初心欢喜地。那么第六意识的这个妙观察智的初心是什么时候生起呢?也是在初欢喜地的时候。但是它这个的时候呢,因为它的我空观、法空观破坏的是分别的我法二执,所以俱生犹自现缠眠。俱生的我法二执呢,有时候缠就是现行,它缠绕第六意识,它掌握第六意识我法二执的这个现行。

眠,它有时候是睡眠状态,很正常。所以一个人的情执,也不是经常表现出来,它是偶尔出来活动。现缠跟现眠,现行跟种子,那么这个是它初地转,它的八地呢,远行地后,远行地是七地,远行地以后就是八地了,就是无功用后纯无漏。因为这个时候呢,它的俱生我执被破坏了,所以它没有烦恼活动了。我执管的是烦恼嘛,那么到成佛的时候,观察圆明照大千,妙观察智,它能够照见三千大千世界,哪一个地方下了几滴雨,清清楚楚,每一个众生打什么妄想,清清楚楚。妙观察智全部圆满,因为它的法执完全消灭了,他的心跟整个法界真如相应了。

所以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发生什么事,佛陀清清楚楚的,观察圆明照大千。那么这个是说明第六意识是一个造业主。我们看

丁三、结示

好,看第六意识:

我们一生当中你的造善造恶,就是第六意识决定了。当它是迷惑颠倒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必须生死轮回了;当它是觉悟的时候,就轮回顿息了。

诸位,你们知道迷悟是怎么判断的吗?有没有人把这个迷惑跟觉悟,做一个很简单的定义?

按《楞严经》的说法,就是说你只要遇到人事,仁者心动就是迷惑了。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剑鸣九天" 末世归仙" 霍先生的替身夫人又掉马甲了" 陶女谣" 都市极品双修" 开局千斤之力,我真的无敌了" 重回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