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四) (第12页)
孙宁宣布的这一决定,再度让群臣为之震惊。
而与之前只是封赏一个降将不同,这事可真就关系到所有官员,尤其是官们的切身利益了。
所以纵然皇帝权势再大,底下的臣子们也无法遵旨照办,一些人更是壮起了胆子,走出来出声反对:「陛下三思啊,这可是大违我朝祖宗之法啊!」
「是啊陛下,科举取士之法自隋唐开创以来就未有多少改变,从来以考校读人对圣人经典的熟悉程度为要,岂能随意而变?」
「陛下,我朝自太祖时就定下以四五经为首要取士之法,岂能随意而变,那会让天下人心动荡不安的,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一时间,一个个臣子都站出来苦口婆心地加以劝说,都是一副真心为皇帝,为朝廷的模样。
不过这些此时站出来的,却都只是五品及以下的官员,站得最靠前的,都在临近太和殿大门处了,其他人更是索性是在殿外大声表态,看起来情绪颇有些激烈。
倒是那些官职够高的,此时却是闭口不言,静等结果出现。
孙宁也没有多少意外,这是在意料中的事情,毕竟自己的这一决定可是冲着断众官员读人的根去的,引来如此反弹自然也在意料中了。
也正因如此,他也是有准备的,此时便是一笑:「当真如此吗?朕怎么记得本朝太祖皇帝时,曾定下过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取士用人之道啊?
「据一些中记载,太祖皇帝几十年治国,所用之官,虽有一半依旧来自科举考试,但还有一些诸如工部刑部等官员,却分明来自民间其他途径,挑的也是更熟悉水地理,建筑之道,以及本朝律令的干才,而非一味从所谓的圣人门徒中选那从未接触过此等事之人,更别提枢密院和兵部等军务衙门的官员了。
「倒是太宗朝之后,随着你等科举出身的官员前辈势力不断膨胀,才于不知不觉间将此一成例重新取消,而变作今日这般取士用人只从科举中选的所谓祖宗成法!
「朕倒要问你们一句了,到底是谁在违背我大越祖宗之法,是朕这个皇帝,还是你们啊?还有,你们如此坚持,又到底是何居心?是觉着朕好欺不成?」
此言一出,就是那些默不作声的前方官员们都只觉心头一凛,这才明白皇帝今日是有备而发,早把最关键的理由都拿捏在手了。
这也就意味着,此一改变,已是势在必行了!
如果是换一个皇帝,群臣自然有的是办法明里暗里的加以阻挠,哪怕是用拖,也能把此事给拖黄了。
但孙宁这儿显然不可能用上同样手段了,他虽看似也是承继皇位,但事实却是开创之君。这天下说是他带兵一刀一枪打下来的都没有错,又怎可能被一群臣子压制吓到呢?
而且,不少官员更是从皇帝的神色间看出了决然,如果真有人死扛不遵的话,他是真有可能直接罢其官,除其人的!
开创之君与守成之君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的君权更大,真能做到一言定臣下生死,而且没人胆敢反对。
第1198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四) (第22页)
察觉到他们已经退缩,孙宁神色也稍微缓和了一下:「朕相信,当初太祖皇帝既然做此决定,必然有他高瞻远瞩的缘故。只是后来之人私心作祟,鼠目寸光,才将这一利国利民之政策荒废了。」
「可是陛下,若取那不是读圣贤的人为官,其为人很难保证,说不定就会出女干佞,残害百姓,使朝廷蒙受非议损失……」
「是啊陛下,还有那等样人真有能力做好朝廷赋予他们的权责吗?」
面对这一疑问,孙宁又是一笑:「你们这就是在杞人忧天了。难道科举取士盛行之前,各朝用人就都用的是女干佞无能之人了?难道唐之周兴李林甫,宋之蔡
京,以及本朝当初的周广成之流,就不是从科举选拔出来的?他们不也是罪孽深重,害人无数的女干佞吗?」
一番话,直堵得众臣无言以对……本来嘛,他们一时间又哪拿得出叫人信服的反对理由呢?
孙宁倒是来了劲,又一指跟前不远处的沈舟:「别的不论,左相沈舟这些年来总揽朝中大小之事,兢兢业业为前方大军输送粮秣物资,又管理后方安定,其能力功劳,比之千年以来的能臣名臣只强不弱……但是,你们可知道,他当初也未能考中秀才。
「如此大才流落在外,既是我朝之损失,也是科举取士最大之不足!」
在群臣都被这说法弄得愕然的当口,孙宁已果断一甩袖子,沉声道:「所以此事不必再议,朕意已决,今后朝廷用人,就多条路并重!」
群臣再度沉默,然后在一番互相观望后,终于还是齐齐拜倒:「臣等遵旨……」
孙宁这才满意点头:「很好,明年,朝廷取士,就不得只靠科举,你们退朝后,就尽快将此一旨意传于各方吧。」
顿一下后,他又继续道:「再一事,自朕继位后,天下纷乱,所以一直都无暇顾及将来,眼下天下重归一统,太子人选也该定下了。
「朕意立皇长子孙淮为太子,并立东宫,选拔朝中武官员一十二人暂时为太子僚属,教导于他,此事就交由礼部来定夺人选。」
「臣等恭贺陛下……」群臣一听,忙又下拜贺喜,这确实是一件值得让所有官员为之道贺的大事了。
「另外,本朝自太祖时就有太子成年后先往北疆戍边,以知国事艰难之成例。只是数十年前却被人刻意打断,此成法如今要重新用起来了。」
对此一决定,群臣自然没有异议,纷纷称是。
直到这个时候,今日的大朝会才算是到了尾声,群臣早就个个饿得前胸贴后背了,随着魏绅上前,再问:「诸位臣工可还有本奏吗?」
如是者三次依然没有人动后,这场大朝会终于得以结束,孙宁先一步离开,然后众臣都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思,神色凝重地三三两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