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血海在地,血云在天(八) (第12页)
南安军能及时赶到,在于他们都是轻装赶来救援。东方天赐一开始是命令南安军将投掷出去的青铜矛回收,然后再赶往皇宫增援,但命令刚一下达他就改了。天赐的新命令是南安军将盾和矛放下,矛投出去的不用去回收了,将盾和矛都留给南安民壮,而南安军只带弓箭、腰刀轻装前往皇宫增援。
没办法呀,形势危急,快一步和慢一步的后果可能是天壤之别的,虽然看太后和皇帝不顺眼,但他们一遇难那对西蜀的影响就太严重了,这种时候必须要全力以赴赴国难。南安军们背着箭壶、腰佩腰刀、手握大弓或大弩,拼命地向皇宫方向跑去,而曾到过内城外的王卫们则骑马在前给他们引路。
等冲到内城里一看,那叫一个惨呀,地上躺满了人和马的尸体,还没断气的伤员在血泊中*,长矛和弯刀满地都是,还能站着的禁卫军放眼看去竟看不到几个。
禁卫军死得差不多了,但后夏兵还是有不少的,这些后夏兵见蜀军援兵到了,二话不说纵马杀向南安军。
南安军的弓弩自红叶庄外大战后夏骑兵后,今天再次向后夏骑兵发威。快速的放箭使一波又一波箭雨快速扑向骑兵,人数上占劣势的骑兵要冲过连绵的箭雨冲到对手面前却并不容易。草原上的战马的冲锋确实够快,但南安士兵抽箭的速度更快、上弦的速度更快、放箭的速度更快、箭飞行的速度更快。箭手和弓箭的组合是骑兵的克星,精锐的箭手和精良的弓箭的组合是骑兵克星中的克星。
内城东区的后夏骑兵很快就被消灭,南安军分成两股分别赶往内城北门和南门。
由于后夏骑兵和金龙军在内城北门外相持苦战,因此内城的北门并没有被攻陷,西门首先被炸开后,北门的禁卫军便赶往西门增援了。东区敌军已被灭,北区没有敌军,西区十万步兵战十万骑兵,暂时胜负未分。南区最惨,禁卫军已全军覆灭,后夏兵已下马开始撞宫门了。
在宫门快要被撞开,西蜀的天即将裂开之际,南安军赶到了,他们补了天裂。
南区的后夏兵在南安军的箭射之下,很快也和东区一样,全军覆灭。西区,还有内城的西区。十万禁卫军和十万后夏骑兵血战,是混战型的血战,步兵陷在了骑兵群中,但骑兵也困在了步兵堆里。四面八方都是敌人,但四面八方也都有战友,骑兵集体冲锋的惯用战术根本做不到,步兵列队成阵型用长枪长矛抗击骑兵的杀招也使不出,各自为战同时也是集体混战。
第二十五章 血海在地,血云在天(八) (第22页)
这就很麻烦了,当从北门赶到的南安军到了之后,竟一时不知该怎么打了。射箭?太容易误伤友军了,冲过去近身搏斗拼杀?用腰刀和骑兵打,太吃亏了。
不过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南安军也开始了各自为战。他们有的用箭射马腹,因为目标大容易射不易伤到友军;有的射那些挺身直腰,空门大开时的后夏兵;有的从地上拾起长矛,从箭手再次变成步兵,冲上去和后夏骑兵拼杀。
再然后是从南门赶来的南安军到了,他们看到的场面比南安军从北门赶来时看到的还要混乱,不过不同的是,此时自己人明显占多数,而敌军明显占少数。
“陛下,这儿太危险了,您先带着护卫撤到城门外吧。”后夏大将军巴颜见又来一支蜀军,而且人数竟然又有几万之巨,知道大事恐将去了。这些蜀军从内城其它城门而来,就表示那的后夏兵已完了。而且这些蜀人的援兵来的又是如此之多,绝不下十万了,以现在西门这万余还活着的后夏骑兵来看,难以抵挡呀。还谈什么攻破皇宫呀,不被灭了就不错了!
李天浩脸色铁青地看着从南门处跑来的南安军,他知道他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这些来增援禁卫军的果然是南安四州来的援兵。
一开始他看到从北门处跑来参战的南安军就怀疑他们是南安援兵了,整个益州附近哪还有这么多军队呀,整个西蜀哪还有这么精锐的军队呀。等到他再看到从南门处跑来的南安军后,他便彻底地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必定是南安四州来的援兵,而古鲁儿率领的军队想必就是栽在他们手上了,如此强悍之师,古鲁儿率领的“拥夏军”又怎么会是对手。
如此强悍之师,如此众多人数,这西城的万余骑士又怎么会是对手,“好吧,你们顶住,朕去看看北门外的将士们有没有多余兵力来增援。”李天浩说完带着几个随身护卫骑马奔出了西门往北门外而去。
北门外作战的后夏兵们当然有多余兵力来增援,因为还有起码四千左右的士兵能上马作战。至于其他人嘛,绝大多数都死了,没死的也都伤得不能再战了。
(工作忙,写作辛苦,所以更新自然就慢,各位读者多多体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