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含元殿,一条长长的地毯从殿门延伸,指向了殿中正中位置的高台,高台之上,一张髹金,漆云龙纹的龙椅,龙椅之上,端坐着一个身着金黄色龙袍,头戴帝冕,红光满面,留着两撇八字胡的中年男子。此人,正是如今大唐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地毯分开的两侧,各站着两列朝臣。朝臣中不时有人出列,施礼后,向皇帝汇报着,说到中途,还瞥眼看一看手中的笏板。
龙椅上的唐玄宗,岿然不动的模样,众人看不出喜怒。只是在有必要开口的时候,才显露出一些表情来。
李无解此刻正被一个小黄门领着,来到了含元殿前。抬一看,一座辉煌的大殿立在眼前,以蓝天为背景,高高耸立,端是巍峨。
殿前,三条龙尾道随着台阶的抬升,一阶阶地指向了含元殿。
“李校尉,这边请!”前头引路的小黄门回身叮嘱了一句,引着李无解从最左侧的龙尾道拾阶而上,最后来到了含元殿西侧的栖凤阁。
“李公公说,您先在这里稍等片刻,等宣您的时候再进去面圣!”一旁的小黄门朝着李无解说了一句。
“哦,好,麻烦苏公公了!”李无解施礼感谢。
“不麻烦!”小黄门微微一笑,摇摇头,“瞧时间,等大臣们汇报完还要好一会儿时间,您先坐下来休息一阵!”说着的同时,抬起斜倚在臂弯的拂尘,在一旁的一张椅子上挥动了几下,“李校尉,请坐!”
“好,多谢苏公公,苏公公同坐!”李无解说着,指了指一旁的椅子,示意了一下。
“不了,您坐着就可以了!”
“我一个人坐着却叫公公站着,这多不好意思啊!”李无解坐下后又站了起来。
“多谢李校尉美意!只是这当值的时候,如果我坐了,叫其他大人瞧见了,却是不知道还生出什么事来,所以,李校尉坐着就行了!”
“哦,如此啊!”李无解无奈一笑,便不再计较坐不坐的问题。而是与眼前这位苏公公聊了起来。
这位苏公公,和李无解年岁差不多大,只是看脸庞,比李无解娇嫩了些,没有李无解那般英武。这一路走来,本就和李无解多说了几句,此番闲聊起来,二人的关系也渐渐熟络起来。
……
含元殿内,所有的大臣终于汇报结束了,李隆基正了正身体,扫视了一番大臣们,才开口道:“中令何在?”
朝臣右列前位置,一个六十岁年纪的老者出列,此人正是当朝中令、右相李林甫。只见李林甫来到中间地毯上,躬身施礼:“臣在!”
“李爱卿,此前叫你草拟的诏可曾拟好?”
“禀陛下,已拟好,并交由门下侍中审查!”
“门下侍中何在?”
又见从朝臣左列前走出一人,五十岁年纪,却是中省侍中陈希烈。陈希烈来到了李林甫稍后一些的位置,躬身施礼:“禀陛下,中令所拟诏经臣等审查,无异议,可诏行!”说着,从袖中掏出了一卷布帛来,一瞧,却是圣旨。
侍在龙椅旁不远处的小黄门见了,赶紧下来,接过了陈希烈双手举在顶上的圣旨,高举过头,弯着腰,噔噔噔地快步踩着台阶,举着圣旨来到了龙椅前。
“由你选读吧!”唐玄宗吩咐一句。
“是!”小黄门退了几步,退到旁后位置,这才打开圣旨,念了起来——
“门下:左监门大将军、知内侍省事高力士,入宫以来,克勤克俭、劳苦功高、德高望重,承恩日久,然性温和,事谨慎,实乃朝臣之楷模也……”
圣旨一开始宣读,下列的朝臣们,事先听闻过消息的,倒是纹丝不动,而那些此前还不知道这回事的,则眼珠子咕噜噜乱转,暗想看来高力士又要升官了。
众人心思不同,直到宣读旨意的小黄门高声念道:“今加封左监门大将军、知内侍省事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天宝七载四月二日。”
旨意宣读完了,众人才收起了心思,瞧着高力士。
高力士本来伴在唐玄宗的不远处,只是因为年纪大了,平时不用专门听吩咐了。没想到此次的旨意是专门给自己而立,忍不住感激得浑身激动,赶紧跑下,来到朝臣中间那条地毯上,朝着唐玄宗就跪下了:“臣,高力士,谢陛下隆恩!”
……
李无解正坐在栖凤阁安静地等待着。时间过去得有些久了,该聊的话也都聊完了,李无解和苏公公便都沉默起来。只是,咕噜噜一声叫声,打破了现场的宁静。
“不好意思,早上没吃,这会儿居然有点饿了!”李无解看着苏公公瞧着自己,解释了一句。
“哦,看来是李校尉第一次上朝,没什么经验,以后啊,要是上朝了,李校尉可以早上吃些垫垫肚子,然后再在怀里揣几块点心,以备不时之需!”
“好的,多谢苏公公提醒!”
苏公公摇摇头,正要说话,就听见店门口传来了小黄门的喊声:“宣李无解觐见!”
“快,到你了!”苏公公赶紧叫起了李无解。
李无解一起来,就要往前走去,却被苏公公叫住了。李无解正要疑问,却见苏公公帮着李无解将衣袍的后襟往下拉了拉。
李无解抱拳表示感谢,来不及说话,就赶紧朝含元殿正门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