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口临时放了张座椅,江琢和大福走近,大福把手中抱着的笔墨纸砚放在了桌上。
又等了片刻,江琢清了清嗓子,发话了:“我是新上任的嘉山镇通判,今日把大家召集起来,主要有两件事情。一,通知上任。二,修建码头。”
江琢话音一落,议论声就沸腾起来。
“无知小儿,知道修建码头需要花费多少银两吗?等你拿到朝廷拨发的银两后再来吹牛皮也不迟。”一个苍老浑厚的男声突然响起。
“镇长。”
“镇长来了。”百姓纷纷让路。
大福仔细打量这传说中的镇长,看年纪最少六十以上,头发花白,面色红润,身形偏瘦却挺拔。
江琢依旧面上带笑,看着镇长一步步走近。
“你就是新来的通判?”镇长看着江琢明知故问。
“正是。”
“你以为修建码头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就可以修的?朝廷拨款了吗?”镇长一副笃定的模样。
“没有。”江琢微笑着回答。
“那你是想让嘉山镇的百姓给你拿钱修码头吗?”镇长语气咄咄逼人。
百姓一听这话,立刻像炸了锅一样。
“人都快活不下去了,还修码头。”
“以为朝廷派人是来帮咱们的,谁知道是来逼咱们死的。”
很快,说话的都已经一边倒,咒骂江琢。
大福抢过邢六别在腰间的铜锣,“锵锵锵”敲响了它。
“安静,安静…听通判说完话,一会儿给你们足够的时间讨论。”大福粗着嗓子喊道。
“我是觉得,既然镇长和我皆是嘉山的父母官,不如我们两个出钱来修建码头,也算是为嘉山的百姓做点贡献。”江琢语气谦逊。
镇长语塞,片刻后冷笑:“我老了,为了嘉山操劳了半辈子,银钱是拿不出来多少,但若是需要别的帮助,通判只管张口。”
“好,有了镇长的支持,那就没有后顾之忧了。银钱已经准备好了,现在缺少的是人力。今日把大家召集起来,也是为了征召工人,一人一天一百钱,管吃管住,工期一年左右。家中有年轻力壮在外务工的亲人,可以通知他们回家了。”江琢话音刚落,下面的百姓又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
大福又“锵锵锵”敲响铜锣,补充道:“三日,一共三日的报名时间,过了这个时间,我们就会去临镇招工,机会不等人啊。”
“招工什么条件?你看我行不行?”一个四五十岁的瘦弱男人张口问道。
“想要报名的,一会儿留下,我会告知各位基本的要求。”大福大声解释。
江琢和大福互相对视一眼后,江琢又出声道:“嘉山镇的发展离不开各位的支持,我有信心带领大家共同富裕。一会儿要领粮食的,也这边排队,一家一家的来,每个人都可以领到。”
邢六组织人群站队,大福发现镇长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
忙活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把粮食分完,嘉山镇现居人口的情况也都记录下来了,一家几口人,留下的有谁,外出的有谁,经过这次分发粮食,也算是来了个人口普查。
剩下的粮食交给了邢六。想要马儿跑,得给马吃草。这话糙理不糙,不能让给自己帮忙干活的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