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文学

番外4 康王裴谦(下) (第1/8页)

朝会。

这是当今陛下御驾亲征之前,最后的一次朝会。

也正是因为如此,此次朝会上,有许多至关重要的议题。

“岳相,说说金人的情况。”裴谦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岳飞此时已经是枢密使,是朝中仅次于李纲的宰执,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少年,只用了一篇上疏,便提前完成了许多武人“出将入相”的终极目标。

而这在宋朝,还从未有过先例。

若是其他没有才能的人,仅仅一年时间恐怕难以服众,别说是军中的那些各有性格的将领难以摆平,而光是朝廷中这些武百官的掣肘,也够喝一壶的了。

但岳飞却在短短一年之内,让所有统兵的将领乃至兵卒,全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而朝中以李纲为代表的臣,也对他全力支持。

这一方面是因为岳飞在练兵治军方面确实有着绝佳的才华,而另一方面则在于,他也并非后世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以为的是个没有情商、只会打仗的将领。

所以,此时虽然也还有许多人因为岳飞的年轻而对他有些不服,但总的来说,他却已经实实在在地拿到了他想要的权力,并用一年时间,扎扎实实地练出了一支新军。

而现在,正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

岳飞上前说道:“回禀官家,此次金人以完颜宗弼为帅,举大军十万兵分四路,大举南下,意在对京师形成包围之势。其中,完颜宗弼亲帅精锐骑兵两万,再有十日,就要到汴京城下。”

完颜宗弼,乃是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女真名兀术,故而后世也称金兀术。

他是金国主战派的代表,参与了灭辽之战和靖康之变,后来在战场上被岳飞在郾城、朱仙镇打得抱头鼠窜,精锐铁浮屠尽没,但却靠着赵构与秦桧这两个奸贼害死岳飞,迫使南宋称臣,以功劳进封太傅,独掌军政大权,最后竟得以寿终正寝。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完颜宗弼都将是宋朝的头号敌人。

听到岳飞的奏报,朝中群臣都不由得惊骇莫名,甚至顾不得朝堂礼仪,有些骚动。

举兵十万!

这已经与当初靖康之变的规模相仿,可以说是金人能够动员的最大规模。

很多大臣的眼中都流露出震惊而疑惑的神色,因为这次的情报,本来探听得是“搜山检海”,也就是说,这是针对皇帝赵构的一次斩首行动。

为何又搞出了这么大的阵仗?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所谓的搜山检海是在两年之后,而且只动用了五千轻骑兵,连金人引以为豪的铁浮屠,都没用上。

可即便是这五千骑,也让整個扬州守军不战自溃,赵构被吓得逃亡海上,由此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

但裴谦的出现,让这段历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原本的赵构偏安扬州之后,朝廷中忙于内斗,甚至在收到金人“搜山检海”的情报之后,很多大臣都还不信,直到金兵抵达了扬州,赵构才仓皇出逃。

从登基之后的三年时间,可以说是什么都没做成。

而扬州距离金人的地盘毕竟太远了,所以完颜宗弼才搞出了这样的奇袭行动。

换言之,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当时的南宋朝廷疏于防备,守军一触即溃;二是目标地点离金人的势力范围太远。

而此时裴谦的处境,却全然不同了。

这一年之中,岳飞大力整合宋军,整军备战,北方沦陷区的义军也纷纷响应。这么大的动静,自然也早已经引起了金人的警惕,让这场大战提前到来。

另一方面,金人这次要打的是汴梁,距离金人的势力范围更近,而且金人也知道汴梁城池坚固,仅仅靠着五千骑兵不可能抓到赵构。

所以,干脆举国来侵,想要再制造一次靖康之变。

眼见金人来势汹汹,许多朝中的大臣,也开始有些打退堂鼓了。

“官家,依臣之见,此次金兵来势汹汹,御驾亲征一事……还是务求慎重。官家只要坐镇京师,让岳相统兵去御敌,也就足以激励三军了。”

“臣附议!”

“臣也认为,官家乃万金之躯,不可身临险境!”

大臣们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这个官家虽然有时候时常说出一些惊世骇俗之语,还不讲道理地提拔了一个小小的武翼郎直接做了枢相,但总的来说,这位官家至少比徽钦二帝,要靠谱多了。

更何况,这位官家已经是此时唯一法统继承者,若是他再出了意外,还能扶谁上位?

风险太大了!

经过靖康之变以后,哪怕是主战派的大臣们,此时也有些变成了惊弓之鸟,不太可能支持皇帝去做御驾亲征这种说起来很提士气、但实际上却风险远大于收益的冒险之举。

裴谦脸色一沉:“朕不是在跟你们商量!”

此言一出,群臣又默然无语了。

这一年之中,他们被裴谦反复PUA,已经逐渐摸透了这位新皇的脾气。但摸透了,却更加的无可奈何。

因为,这位新皇的脾气就是想一出是一出,只要让他不满意了,他真敢在大殿上脚踹群臣,甚至说出要掘了太祖太宗祖坟这种话。

裴谦对这些人的反应很满意,又看向岳飞:“岳相,如何去打的细节,还是你自行决定。

“但有一点,朕必须说明。

“此战,必须在城外,正面跟金人决一死战!决不可据城而守,将周边州县全都扔给金人!明白吗?”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游戏大神是学霸" 念奴娇:爱上你,我的罪" 超凡黎明" 玩家养成计划" 主母惨死归来后,全侯府火葬场了" 网游之华山弟子" 峡谷之巅"